萧山区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正式对外公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临浦镇、欢潭村、惠民街、宁围街道……不少萧山市民眼中,这些浸濡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地名,蕴藏着萧山这座城市曾经的味道。近年来,随着城市改造步伐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不少地名只能封存在遥远的记忆中。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眼下,相关单位已高度重视地名的保护与传承,公布了萧山区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后这些地名不能随意更改了

  地名作为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发挥着管理、服务、军事等功能,更发挥着文化传承、纪念等功能,一个地名的背后往往蕴含着历史故事、传说趣闻、地理掌故、发展轨迹等,承载着古老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倾注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寄托着浓浓乡愁,它是历史的“活化石”。

  萧山有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有两千多年建县历史,很多地名都有着美丽动听的故事和传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但随着城市的变迁,有些老地名予以了保留,而有些老地名却随之烟消云散。

  为切实保护该区地名文化,让这些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地名一直传承下去,近日,经萧山区地名委员会批准,萧山区正式确定了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涉及临浦镇等75个地名。这75个地名,主要集中在古镇落、古村落、古街巷和地方特色四大类地名。今后,没有特殊情况、未经法定程序,今后这些地名都将不能随意更改。

  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古镇落——千年古镇临浦镇

  临浦,据境内田螺山考古发掘,自春秋战国以来已有2000余年。唐代开市,北宋时为里。临浦之名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北魏阚骃的《十三州志》,迄今1500多年。

  清代,为浙江省四大名镇(塘栖、南浔、兰溪、临浦)之一。民国时期,临浦是浙江六大米市(永嘉、兰溪、临浦、湖墅、硖石、嘉兴)之一。如今是杭州市临浦组团核心镇,国家小城镇改革试点镇。

  古村落——百年古村欢潭村

  相传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领的岳家军,经此饮村口的潭水而欢,故称“欢潭”,村亦以潭名,使用至今。

  境内大岩山上有大岩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这时大岩山麓已形成聚落,相传当时称“徐家村”。

  南宋建炎间(1127——1130),大司徒田晟的儿子司空田秩,因爱这里的“山水之胜”,遂自陈留县(今属河南)移家于此,田氏肇基发族。

  古街巷——河上镇惠民街

  其名称来历还有一段佳话。楼塔管村三兄弟张实、张耀、张圣以及他们的舅父河上凤凰坞村董戈4人为人刚直,助人于乐,不仅为民除虎患,还为民勇剿土匪,后人尊称他们4人为“岩将老太”,宋代敕赐“岩将老太”为“太尉惠民侯”,此街曾建岩将庙,故名惠民街。

  围垦特色地名——宁围街道

  宁围街道境内原是钱塘江水域,后随着钱塘江河口段主槽的变迁,淤涨成滩涂。

  明代时为西兴盐场的灶地,西兴盐场原设12团,后改为永昌、永泰、永丰、永宁、永盛、永盈6团(今宁围街道境域当时为永丰、永宁2团),每团分10甲,后6团改为6围,其中永丰、永宁2团改成丰围、宁围(这是最早出现的“宁围”地名)。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如今的宁围已从昔日的草荡地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新城,而不变的是宁围这一地名依旧记录着她曾经的“味道”。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