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化渊源哺育的孙氏后人——孙钧、孙铭

  孙铭同志生前曾担任化工部第六设计院总工程师、化工部副总工程师,是当年全国化工系统劳动模范,曾主持完成了重水生产技术开发及其工程设计工作,为国防化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孙铭同志于1987年1月14日正值英华壮年却因病谢世。中共化学工业部党组于1987年8月3日做出决定,在全国化工系统广泛开展向孙铭同志学习的活动。

叶建华(左)在京西宾馆采访孙铭的大哥孙钧院士-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叶建华(左)在京西宾馆采访孙铭的大哥孙钧院士(右)

  孙铭同志逝世已近30年了,历史会铭记她,我们后人也会深深怀念着她。孙铭同志的工作业绩、科技成果和奉献精神,一段时间来曾见诸多种媒体,广为人知。而托起她冰山一角的家世基因、亲情善良、普通而又不平凡女性的另一面,也值得我们去解读、揭秘。

  2016年6月1日晚上,我在朋友的陪同下前往国务院第二招待所采访了孙铭的大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同济大学一级荣誉教授、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家孙钧先生。

  孙钧先生已年届九十,但身体健硕、思维敏捷、记忆清晰,今天仍然活跃在科研、教学和生产第一线,经常出差把关国家重大建设工程、指导技术业务,工作十分繁忙。这次他从上海来北京参加全国“科技三会”(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际,抽出晚上时间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我向孙钧院士赠送了“群英荟萃”书法条幅和一本散文集《醍醐茶》,他非常高兴,欣然与我们合影留念。孙钧院士按照我事先发给他的访谈提纲,饱含深情地谈及了孙氏家世及姊妹间一些往事,其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下面撷取二三与读者分享。

孙铭同志和国外专家在交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孙铭同志和国外专家在交流

  一、绍兴文化渊源哺育了孙氏后人

  绍兴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孕育出了王羲之、章学诚、鲁 迅、周总理等无数文史巨擘。绍兴还是出师爷的地方,有学者称,绍兴师爷长期以来左右了朝廷政治和地方吏治。这种文化基因在绍兴后人身上得以传承和发扬。

  祖祖辈辈生活在绍兴八字桥的孙氏祖辈,不知何故从孙 铭的祖父开始迁移到了江苏靖江,后来父母又辗转到江西南昌,家住市内百花洲。父亲在南昌就读法律专业,毕业于江西法政大学,母亲毕业于蚕丝专科学院。父亲后来调到苏州和南京工作,成为国民政府最高法院的一名法官。父亲方正贤良、业务精湛、工作勤奋,职场进取较快,官至高法庭长(审判长)。新中国成立后,对国民党政府公职人员进行了政治甄别和审查,孙铭的父亲虽然是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公职人员,但属于进步人士,曾在几起案例中帮助地下共产党人度过难关;解放战争期间,父亲因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发动内战,愤而辞职,改任律师并兼任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一级法学教授。上海解放后,父亲应聘在上海市高等法院从事审判员工作,还在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和上海法政学院任兼职教授,直至退休。孙铭的母亲不仅传承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而且接受了现代教育。孙钧院士说:“母亲的英语很好,是我的英语启蒙老师呢。”孙铭的母亲堪称相夫教子、孝敬长辈的楷模。

  父亲的正直、母亲的善良,在6个子女身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孙铭姊妹6人的名字中都有“金”字旁,寄托着父母期待他们的子女今后也要像金子一般闪亮发光、报效祖国、光耀门庭。6个子女也都没有辜负父辈的期望,都受过高等教育,其中的4个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孙铭的姐姐孙铢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后转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英语专业,早年在外交部任职时曾参加朝鲜板门店谈判,还曾陪同周总理出访日内瓦,均担任翻译工作,后调任复旦大学外语系系主任和上海市外办副主任;除了孙钧、孙铢、孙铭外,其他3个姊妹也都分别在电机制造、射电天文和工业自动化等各自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很好业绩,做出了许多贡献。

中共化学工业部党组作出关于向优秀共产党员孙铭同志学习的决定-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共化学工业部党组作出关于向优秀共产党员孙铭同志学习的决定

  二、姊妹情深似海

  孙钧院士说:我们姊妹6个关系都很好,尤其与二妹孙铭感情深厚、关系密切。源于我搞科学研究,她搞工程设计,都参与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建设,共同语言就比较多。

  中国人素有“长兄如父、长嫂当母”之传统。孙钧这位大哥不仅在学业上为弟弟妹妹起到了带头和榜样作用,而且对弟妹的关爱、照顾历久而弥深。

  孙铭刚参加工作时还是单身,就住在大哥家里。由于当时工作任务繁重,经常加班加点,遇到寒冬腊月,晚上归家总是笑话着说有“饥寒交迫”之感。大哥大嫂对加班归来的二妹最好的奖赏是一锅暖暖的萝卜淡菜排骨汤。孙铭喝到萝卜排骨汤时是最幸福的时刻。萝卜排骨汤也就成为了孙钧和孙铭两家人后来的最爱和看家菜。孙钧说:我们家至今还保持着最爱吃萝卜排骨汤的嗜好,而每当吃这份汤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二妹,浮现出当年的情景,有时会潸然泪下。

  孙铭参与国防化工重大项目,曾前往前苏联学习,还经常到国外采购。孙铭的爱人萧成基是孙铭的同学,也是我国化工工业领域早年的一位著名专家。孙铭的儿子萧 涵曾在大舅舅家寄养一年多。萧 涵与大舅舅、舅妈关系非常亲密,很多工作和生活习惯都受到舅舅的熏陶。

  孙钧院士回忆说:“二妹在陕西咸阳化工部第六设计院工作时,我每次到西安开会,二妹都会冒暑热、地冻坐一百多里路的长途车赶来看我,我们之间有说不完的话,谈不完的心。”

  孙钧院士今年喜逢九十寿辰,在京的弟弟妹妹及晚辈们趁着他在北京开会之际,筹备着为他过个生日。孙钧说:我们家人会有点长寿基因吧,父亲享年八十九岁,母亲享年九十一高龄,6姊妹中最小的也已坐七望八了,唯独二妹孙铭54岁英年早逝。不知是与她在工作现场受伤中毒有关,还是过度透支了生命健康,可惜不能为国家再多做些贡献,真令人万分遗憾!

  三、大公无私、精忠报国

  家国命运紧密相连,孙氏家族就是一个缩影。

  孙铭的父亲任职国民政府法院高官,自然薪俸丰厚,但抗战八年却要别妻离子只身前往国民党时期的陪都重庆工作。当时大陆邮路不畅,养家糊口的大洋要从香港转寄;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的邮路也被中断,父亲工资只能托请便人带回上海,从而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常常耽误养家和孩子们上学的费用,有时家里生活会非常紧张。母亲是一个深明大义、目光远大的人。在几个学业优秀的孩子要被迫辍学的紧要关头,通过多方努力为孙铭姊妹们争取到了由顾乾麟先生设立的“叔蘋公奖学金”,在“叔蘋公奖学金”的资助下得以逐个完成学业。感恩之心一直在青春年少的孙铭心中埋下了种子,也许是她一辈子精忠报国的萌芽与基因吧。

  孙铭天生聪慧,学业十分优秀,年仅20岁就提前在交大化学工程系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的年代,尤其是为了应对帝国主义的核讹诈,一大批从海外归来的学子和国内科技人员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发起了向“两弹一星”堡垒的进攻。孙铭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她以娇小的身驱、柔嫩的双肩,总是率同着一帮同行大男子汉奔波国内国外,担当着祖国建设重任。

  在大哥的眼中,二妹就像一台“永动机”,平时吃得少,睡得晚,工作效率却特别高,她是在透支着自己的宝贵生命报效祖国呀。她不仅是一位化工专家,而且勤奋钻研,精通几国外语,可以直接与外国专家十分专业地针锋相对谈判,据理力争;她后来还开辟了化工部计算机应用之先河。她经常出差外地,深入工厂第一线,日程表永远是安排得满满的。孙钧说:我到过二妹家几次,给我的印象是家里没有人、也没有时间收拾,总是十分凌乱,到处都是资料,连厨房里都堆着一大叠书。妹夫萧成基也特别喜好读书,两个人都特别忙,家务杂事就完全顾不上了。

  孙铭一心扑在工作上,心里只有业务,只有永远没完没了的工作,却唯独没有自己。她耽误了3次全身体检的机会。医生说,如果乳腺癌肿块只有绿豆、黄豆般大,切除了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是二妹一次在洗澡时偶然摸到肿块已比鹌鹑蛋还大,已到了晚期,癌症不幸扩散了。当年化工部领导非常重视二妹的治疗,在安贞医院给予了全力抢救,公家花了不少钱,但无力回天了啊!

  孙钧院士动情地说:感谢各位,在我妹妹逝世快30年了的时候,还记得她怀念她。我代表全家表示深切谢意!

  我们告诉孙钧院士:今天的中国化工博物馆就是要珍藏历史、铭记英模、教育后人。我们不会忘记孙铭,历史也会铭记。(作者系中国化工博物馆研究员)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