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特展来成都博物馆 市民最爱问是不是真的哦

市民抓紧最后的时间参观乾隆特展。

 

市民抓紧最后的时间参观乾隆特展。 曾洁 摄影

 

国宝“金瓯永固”杯首次在故宫外展览。

 

国宝“金瓯永固”杯首次在故宫外展览。 曾洁 摄影

 

        中秋月圆夜,乾隆皇帝的119件套珍贵文物从故宫“移驾”成都博物馆,其中不仅有从未离开故宫的“金瓯永固”杯,还有首次与观众见面的乾隆御笔《寿星图》、即兴诗稿。乾隆特展搅动了蓉城市民的观展热情,观众宁愿排队两小时也要进馆一睹为快。截至11月10日已经有60万观众到馆看展。

 

        乾隆特展在成都共展出两个月,还剩最后5天,成博馆内仍然熙熙攘攘,一所中学组织了550名初中生集体观展。你能猜到观众对哪件文物最感兴趣、最爱问哪些问题吗?成博讲解员于政之透露,或许是受清宫剧的影响,观众对展柜中的玉玺最为关注,他们提问最多的问题竟是:“这是真的吗?”

 

        119件套文物 是真品更是“珍品”

 

        近两个月来,不少成都市民用乾隆大展刷屏。在故宫外展规模全国最大、西南地区的首个乾隆大展上,带来了乾隆皇帝的119件套、总保值3亿元的文物,包括帝后画像、龙袍、玺册、宝座等众多门类。这些精美罕见的文物,为观众展示了一个承平既久、民物雍熙的时代,和一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清朝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象征着社稷永保、江山永固的“金瓯永固”杯,首次走出深宫来到成都。本次展览还有不少御笔文物,包括乾隆帝《寿星图》轴、乾隆帝《临赵孟頫书李白诗》轴及乾隆亲笔所写的诗稿,为观众展示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皇帝,在诗书画方面的闲情雅致。特别是他为庆贺母亲“甄嬛”65岁生日所作《寿星图》,在故宫都未曾展出,这次来蓉首次与观众见面。

 

        统计显示,截至10日已有60万观众进馆看展,不乏来成都旅行的外地游客,在成博官微留言“不虚此行”。特别是10月2日一天,就有34815名观众排队进馆,创下乾隆大展客流量峰值。当天组织学生集体参观的朱智彬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大展为学生立体呈现了康乾盛世,让历史书上的人物变得触手可及,学生都很喜欢。”

 

        故宫红包畅销 文创拓展文物市场

 

        与此同时,故宫带来了生活创意、铜器、丝绸、图书、书画等约816种共计6000余件,在成博内开放了生活馆、铜器馆、丝绸馆、紫禁书院等文创产品区,令观众眼花缭乱,忍不住买买买。

 

        成博文化产业部设计总监王璞透露,故宫文创在蓉城观众中大受欢迎,不少展柜一扫而空,不得不从北京数次补货。据统计,故宫文创在成博销量近万,蓉城观众为此消费65万元,平均每一个进馆的观众都要花1块钱购买故宫文创。而在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之中,文物图案的红包最受观众喜爱,创下了600个的销量纪录。而在青铜馆,“乾隆八骏”之中的腾雾摆件,虽然标价过万,也被观众抱回家。

 

        展览期间,成博讲解员为观众提供了150场免费讲解服务。于政之笑言,观众似乎对文物背后的故事不太感兴趣,而对文物的真假、价值尤为关注,询问最多的问题分别是:这是真的吗?这是什么材料做的?这值多少钱?特别是展柜中象征着皇权的青玉龙纽宝印,最让观众流连忘返,拍照不止。

 

        据悉,乾隆特展将于11月16日撤展,为方便市民尽兴参观,成博下周一(11月14日)也不闭馆。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