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古陶博物馆:800多件展品记录千年古陶沧桑
惠风古陶博物馆。图片来源网络
惠风古陶博物馆是以中国古陶为专题的民办博物馆。作为中国古代文明史最重要的见证者,中国古陶的出现和制作已有1万年的历史,它被世人誉为五行之艺,是人类文明的先知和陶器艺术的源头。该馆收藏和展览的主要是8000年以来中华史前文化的仰韶、马家窑、齐家、红山、良渚、大汶口、龙山等几大文化系列和夏、商、周以及战国、汉、唐等各朝代的陶制品。在这850多件古陶制品中,许多藏品属珍稀孤品,对保护和弘扬中国古陶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其笨拙而美
如果时间也有形状,我是说如果,它会长什么样?不太可能光洁无缺。相反,由于种种不可控因素,它应该粗糙破碎,风化作用给其带来永久的疤痕。但因为内核足够强韧,被重新拼凑而成的身体从容吞下一切伤害和屈辱,恰到好处的张力透过尘土发出幽微的、肉眼难以辨认的折射,就像玻璃厨房背后的陶器。
崭新复制崭新,得到与失去都太容易。相比釉面温润的瓷器,古陶略显粗笨,却也因其笨拙而美。约11700年前,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中国最早的陶器碎片。起初被当作日用品的陶制器皿根植于最基本的生活诉求,与饮食起居密切相关。
使用痕迹令其珍贵
来自仰韶文化的红陶尖底瓶是惠风古陶博物馆的珍贵馆藏之一,圆腹细颈的红陶瓶两侧装有对称的环扣用以穿绳,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朝下,待水装满时,瓶身即自动翻转,美观和实用兼备,充分体现了仰韶人的智慧。物品在使用中坏毁,正是这些使用的痕迹令其珍贵,日复一日的磨损令它们闪闪发光。
纳瓦霍人说:“乳状的、浑然的银河是亿万个灵魂走过的光亮脚印。”作家唐诺借此佐证技艺曲线在历史长河里的螺旋式上升,通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不断逼近那个更高的存在是必要的,“消除偶然驯服偶然(包括好运和噩运)的最简易方式便是样品数量的放大,把空间拉大时间拉长,这就是统计学和它不变的钟形曲线”。工匠精神,是个体在宇宙中的立足之本。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约4000年前,疲惫的制陶工人从窑洞里推出薄如蛋壳的黑色陶杯。旁边的空地上堆放着无数同样材质的黑色碎片,精准的技巧和史无前例的耐心令这件礼器的诞生成为可能。获得爱的独门秘籍是相信爱本身,同理可得,避开毁坏的唯一方法是及时辨认出它,用尽全力纵身一跃,在跌入深渊前抓住永恒。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