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大屠杀墓地停工”提示为历史遗址让路
现年83岁的蓝洪银最近有些烦躁不安,南京江宁区汤山街道青林社区正在扩建的公路,眼看就要进入他的家族墓地了。坟地里,埋着他的6个亲人。1937年12月14日,蓝洪银的父亲、祖父母等6人惨遭日军屠杀,蓝洪银侥幸逃脱。记者前往探访后了解到,当地获悉这里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墓地,已经暂停施工。有学者表示,抗日粤军曾在此与日军激战,牺牲上千官兵。而青林社区所在地区有姓名可查的遇难同胞共有70多人。(11月7日现代快报)
扩建公路工程引出一段悲惨往事:1937年12月,日军进逼汤山前,蓝家在门前挖了两个洞,勉强栖身。12月14日下午,鬼子从山顶上下来,发现蓝洪银一家躲在洞里,于是一个个拖出去,拉到离洞口不远的荒坡上。蓝洪银回忆称:“我当时小,睡过去了,醒过来一看,大人都不在,就哭着爬出地洞,结果发现,爷爷、爸爸、大伯、大妈都被开枪打死了。”与蓝洪银同岁的堂兄弟,也被日军拎起掼死,又刺了一刀。蓝洪银的奶奶在灶间听到枪声后,推门出来,也被日军一枪击中倒在墙下。
在蓝洪银还在哇哇大哭时,他的大叔蓝运龙,冒着危险冲过去,将蓝洪银抱走,鬼子的子弹飞来,打得身后泥土飞溅。“天黑后,我的太爷爷在离地洞口20多米处挖了个坑,将家人掩埋了。第二天,太爷爷又把我抱到句容黄梅东巷,托一位大伯收养我。”成了孤儿的蓝洪银,跟着大伯生活。蓝洪银的母亲在“跑反”时走散,流落到苏州。7年后,她回到汤山,才在一座庙里同儿子见了一面……蓝家的悲怆遭遇,就是日军侵占南京期间无数家庭祸从天降的真实写照。
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汤山,是南京东大门,历来都是军事重镇,抗战前夕,这一带的防御工事是重中之重。在1937年12月中旬那个格外寒冷的冬天,南京外围发生了抵抗日军的激烈战斗,日军18师团直接绕过汤山,从侧翼和背部进行攻击。国军装甲兵主动出击,3辆战车以“品”字形战术进攻汤山,日军没想到在这里遇到德式战车,躲闪不及,死伤一片。战车所向披靡,直捣18师团司令部,但在日军炮火的反迫下,击毁战车,奉命撤离汤山阵地。
南京江宁区汤山街道青林社区扩建公路所发现的蓝家墓地,应该距离这一战场遗址不远。有学者表示,抗日粤军曾在此与日军激战,牺牲上千官兵。而青林社区所在地区有姓名可查的遇难同胞共有70多人,建议原地保护蓝洪银家的墓地,并为其建立纪念碑。这一建议非常好,希望能得到南京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回应。
近年来,南京保卫战的遗址,特别是外围阵地抗战遗址陆续被发现,但还是有不少抗战遗址在开发建设中被拆毁。包括民间人士在内历史学者、研究者为此辛劳奔波,致力于发现与保护南京留下的抗战遗址,为子孙后代保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南京有关方面获悉公路扩建中遇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墓地,决定暂停施工,这样的处理值得肯定。
去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伤痛记忆。而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历史遗址,比历史档案更为珍贵。通过发现、保护与运用历史遗址这一强有力的物证,向世界陈明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特别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严重罪行,有利于教育当代人和下一代,牢记历史,爱家爱国,不忘初心,发奋有为,有利于让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认识侵略战争的残酷性,以史为鉴,珍惜和平,共同捍卫人类尊严。
更重要的,保护历史遗址不止于“暂时停工”,开发建设无条件让路历史遗址应成为常态。四年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不得转让、抵押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将不可移动文物作为企业资产经营。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不得擅自拆除、迁移。这一表述,应作出重新修订,明确要求:“对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实施原址保护,必须作为一切开发建设行为的前置条件,对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一律不得擅自拆除、迁移。”
历史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固态的文物。它固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是其他任何物质财富所能衡量与替代的。曾几何时,出于种种动机与目的,推倒改造、迁移拆除历史遗址与文物的事在多地时有发生,“事后诸葛”的补救措施再好,往往也难以恢复原状,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涉及历史遗址与文物的开发建设项目,务必事先做好细致的现场考察与民意征询,邀请历史学者参加考察,充分听取他们与相关利害人的意见。同时,严格约束决策拍板权,提前启动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不顾保护历史遗址而使开发建设项目仓促上马。南京汤山地区扩建公路,如果事先针对保护历史遗址,做足走访考察、科学论证的功课,恐怕不至于在施工中发现大屠杀遇难同胞墓再停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