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博物馆共商一体化下的展览交流合作

资料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前,由北京博物馆学会、河北省博物馆学会、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主办,北京博学展览推介交流专委会和河北博物院承办,北京华翰文化遗产研究院协办的“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展览交流与合作研讨会暨北京博物馆学会展览推介交流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在石家庄召开。围绕三地文化协同发展的思路,以“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会议探讨了如何共享各地藏品资源,提高文物的利用率,扩展各馆展览渠道,促进三地乃至全国范围的展览推介交流与合作。

  会议围绕京津冀地区博物馆运行面临的机遇、挑战、合作模式、科技创新等,对京津冀博物馆展览交流活动进行总结,梳理经验,探讨三地乃至全国范围展览合作思路,共有京津冀三地博物馆、文博单位、企业等近百人参加研讨会。

  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崔学谙、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在发言中共同谈到,博物馆展览文化传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京津冀一体化,促进了首都文化中心、创新中心的辐射作用,博物馆在这中间如何通过展览发挥好自己的功能,是大有可为的。文物活起来,也意味着“活保”,保用结合。

  三地部分博物馆与会代表做了主题发言。如唐山博物馆侧重以皮影为例,对中小博物馆展览交流进行探讨。天津博物馆从展陈核心要素的人、物和信息出发,讲述了这三要素的必然联系。郭沫若纪念馆以该馆的文化活动——寻找文物的生长点、让文物走出博物馆、名人故居系列主题展览为例,谈了“让文物活起来”的现实应对和策略选择。北京华翰文化遗产研究院从“物不动,身动”和“意不动,心动”来阐述展览策划和内容布局。石家庄市博物馆讲到了对策划和举办馆际交流展进行的实践与思考。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谈到了非遗古乐走出古刹,在京津冀一体化大背景下积极组织的相关活动。

  北京博物馆学会展览推介交流专委会主任祁庆国对专委会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会上还改选了新一届的专委会主任、副主任。本次会议既是研讨会,又是交流会。会议之前,专委会就向京津冀地区的博物馆征集可用于交流的展览项目,各博物馆积极参与。截至目前,专委会共收到来自19家博物馆的64个可用于交流的展览项目,其中既有文物比较多的“重型”展览,如徐悲鸿纪念馆的徐悲鸿书画展、徐悲鸿纪念馆藏齐白石书画展,首都博物馆的明万历专题展、书房文玩展、佛造像展,也有大量适于做巡回展的以图片、模型、展具为主的轻型展览。这些展览将为京津冀地区盘活文物资源、盘活展览资源,实现京津冀地区文化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在本次会议上,也提出了更多的合作设想,待条件成熟时,可以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合作交流联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