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迫切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1月3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表示,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是文物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并且具有可行性。目前,文物博物馆系统的行政、事业机构设置与承担的繁重任务相比很不适应。

  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更多参与,更好保护”——首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论坛3日在北京举行。励小捷在主旨演讲中剖析了当前文物保护的现状,认为社会组织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参与文物保护的过程中,既可以承接政府扩散的一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也可以代表公众对政府的文保政策提出意见、加以监督。

  他透露,据国家文物局督查司的统计,今年1月至9月共督办转办文物违法案件线索128件,其中社会组织和群众举报、媒体反映的达104件,占81.3%.

  “文物,提醒我们记得来路;文物,启示我们继往开来。”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春林认为,只有把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组织,才能形成文物保护的强大合力。

  据介绍,本次论坛以“更多参与,更好保护”为主题,旨在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交流,在加大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力度上凝聚共识、在促进全国文物保护社会组织联系上形成机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