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国留学生武义采风品味古村落韵味

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距离第三季“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已经过去四个多月,中心营地武义俞源依旧热度不减、活动不断。上周,来自13个国家的20名留学生走进这座美丽的金华古村落,体验“金华故事”魅力。而来自我省16个县市的文保工作人员也将在俞源实训40余天,在感受“家+”温情的同时,为金华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出参考建议。

  留学生品味五种武义旅行味道

  10月28日,由武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五洲同乐·武味俱全”2016留学生玩转武义采风活动,在俞源启幕。两天时间里,法国、德国、俄罗斯、巴西、韩国、津巴布韦等13个国家,来自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的20名留学生用“旅行+直播”的形式,品味温泉“滋”味、畲乡“风”味、古村落“韵”味、绿水青山“原”味、传统文化“醇”味这五种武义旅行味道。

  对于俞源村民,尤其是“家+”住家来说,“海外名校”活动带给他们的,是一辈子与海外学子间难以割舍的情感,他们如今仍与外国的儿女们保持密切联系。如今看到又一批外国孩子,就如同儿女回家一样,用热热闹闹的花轿非遗表演喜迎他们的到来。

  武义县副县长李杨勇出席开幕式,向留学生们介绍了武义的特色旅游资源,并希望学子们通过此次采风活动,深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将武义介绍给更多人认识。现场还设置了一个特别环节,由留学生代表灌注温泉水到“温泉武义”字体模型中,代表活动启动。对于武义的温泉特色,学子们早有耳闻,这回亲身体验当中的神奇,兴奋不已。

  让他们兴趣浓厚的,还有在俞源的古村落体验。在第三季“海外名校”活动期间,这里留下了来自19个国家的39名海外参与者的足迹,他们回国后把“金华故事”讲到全世界,也令不少外国优秀青年怦然心动。20名留学生中,不少便想参与其中。在俞源,他们体验了第三季学子曾体验过的草编、剪纸等传统手艺,愈发期待下一季的活动。

  将这段美妙经历分享给更多人听

  来自津巴布韦的Natasha曾独自去过上海、南京、苏州等地旅游,走进金华古村落给了她完全不同的体验,新鲜、有趣又充满魅力,她希望将这段美妙的经历分享给更多人听。

  两天的行程里,留学生们还走进璟园,体会古民居精华;来到大红岩景区,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进入畲族村,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并在温泉中感受休闲放松的安逸。

  来自巴西的Henry目前在浙江工商大学攻读硕士。他从助教那听到这个活动,觉得非常有意思,当即报名参加。活动中,他一直用手机记录所到的每一处,拍了很多照片并分享给朋友们。在他看来,这是他非常值得纪念的一次经历,不仅看到了古老的建筑,还有武义县城的新风貌。回到杭州后,他会将武义推介给所有的留学生朋友们,下次有机会还要带他们一同来泡温泉。

  卢奕杰是印度尼西亚人,虽然到中国才一个月,中文已经说得非常流利。活动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柳城畲族镇江下村体验的竹竿舞,“一开始觉得特别难,跳了几次后,感觉就好多了。这里的人特别热情,我也玩得很开心”。他说,现在他对武义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这次活动令他收获满满。

  记者了解到,“海外学子”带动了俞源的发展。截至目前,俞源旅游人次达到30.38万人次,经营收入1993.2万余元。“家+”民宿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营业收入52万余元。

  省文保工作人员体验“家+”模式

  上周,2016年浙江省文物保护实训班在俞源开班。来自省内16个县市的文保工作人员,将在这里开展为期40多天的测绘、作图、编写立项报告等现场实践,并全程入住“家+”。这也是近年来我省文物系统中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文物保护相关培训活动。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陈慧珉曾在10多前来过俞源。在她看来,俞源是比较早的“国宝”,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建筑类型多,可看性和可学习性都很强。且从现状来看,这里的古建筑大多仍保存得比较好,对文保工作人员来说非常适合开展实训。

  陈慧珉入住的,是15号“家+”。“住家很热情,食宿环境也很好,就像回家一样。”她告诉记者,现在的一些古村落,村中一片萧条,正是缺乏人气的表现。老房子中的人气不足,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延续性都会带来不利。而“家+”模式,正是保护与利用古村落的一种有效做法,留住村民,引来游客,让古村人气十足。“我们让所有学员入住‘家+’,就是希望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对这一做法有更深入了解。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会就这一做法进行讨论,看看哪些地方可以完善,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今后可以作为典型供各县市借鉴。”

  对于“海外名校”这个项目,她同样持肯定意见。“我们需要将古村落宣传出去,且可以有多种形式。尤其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对于中国的古村落普遍感觉很新鲜,很有兴趣,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来宣传金华古村落,可以很好地扩大影响力。”

  对于这些文保工作人员的入住,“家+”住家同样给予最热情的招待。2号住家俞松女告诉记者,不久前,她还接待了两个来自福建的摄影师。“原本他们打算住一天就走,一晚上感受下来后,一直说太舒服了,连着住了三天,还说下回要带着摄影师朋友一同过来。”俞松女说,她很感谢“海外名校”项目和“家+”模式,不仅让普通老百姓感受到“民间外交”的魅力,也带来了收入。希望更多海内外游客走进金华,走进武义,走进俞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收获。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