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蓉城 研讨中国大古都

  2016年10月21—26日,中国古都学研究高峰论坛、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成都古都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成都,对中国古都学发展新趋势和成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了研讨。会议将讨论并形成《中国古都学会•成都共识》。1983年,在史念海先生等老一代著名学者的倡导下,中国古都学会在西安正式成立。30余年来,在中国古都学会的领导下,在全国古都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古都研究成绩斐然,成果丰硕,在学科建设,科研领域,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这次研讨会可以看出,中国古都学的研究出现了三个新的趋势。

  应发展创新,完善学科体系。中国古都学要构建为独立的学科,除了要明确研究对象,还需要创新理论和方法,构建学科研究体系,形成中国古都学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知识系统和理论体系;要高度注重学科范式内在性要素和外显性要素的建设与整合,进一步加强研究方向的凝炼、学术队伍建设、科研基地建立,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应具有当代情怀、国际视野。当今世界正经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以全新技术革命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席卷全球,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因而研究中国古都的发展变迁,不仅要具有时代情怀,还要具有全球眼光,国际视野,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一是要将中国古都研究置于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进行考察,置于世界都城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进行研究;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讲好中国古都故事;三是加强中外都城比较研究,推动中国古都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应具有中国整体观。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具有整体性。在开展中国古都研究时,应该加强内地都城与边疆都城之间的比较研究,加强汉族建立的都城与少数民族建立的都城之间的比较研究,加强不同少数民族之间都城的比较研究,深入探讨各种不同类型古都的发展过程、文化内涵、社会功能等。可以说当中国古都学研究者的视野一旦变得开阔,研究思路一旦发生变化,一个新的天地就展现在面前,大量具有创新性课题也正有待去研究和探索。(成都市文物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