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汾水遗珍 一起来赴一场文物盛宴吧

普查人员工作照-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普查人员工作照

 

  一湾江水,滋养了万物的生长,也见证了文化的延续。历时3年多的佛山市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已告一段落,各种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通过规范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得以记录在案,得到更周全的保护。

 

  为了让广大市民朋友一睹本次普查工作的成果,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佛山市顺德区文化体育局主办,佛山市博物馆学会、佛山市博物馆及顺德区博物馆承办的《汾水遗珍——佛山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将于10月28日起在顺德区博物馆一层临时展厅进行展出,让件件珍品得赏于众。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以图文并茂、实物丰富的形式,向大家充分展示佛山市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工作历程以及精华成果。其中,大家从展览展示中得见整个普查工作开展的部署周密、流程严格规范、工作高质高效,让一件件精品文物可以重拾昔容,被更妥善地保存和展示在大家的面前。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普查工作中记录过的那些珍贵文物。而在本次展览中,将为大家展示包括书画、陶瓷、玉器以及杂项在内的80多件/套精品文物,其中包括黄丹书隶书五言联、苏六朋漉巾图册页、五彩百蝶寿字赏瓶、青玉双螭纹璧、琥珀翠玉朝珠等多件顺德区内的精品文物。不同年代、不同风格和材质的文物,穿越时光的尘埃来到今天,静静地等待着大家解读个中展示的一段段人文往事,引人入胜,不容错过。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11月20日,感兴趣的各位欢迎前往顺德区博物馆一睹这些岁月遗珍的真容。

 

  ★你知道吗?

 

  1.在前期的文章中提到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对象是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在2013年12月31日前入藏的可移动文物。那么顺德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有哪一些呢?除了大家常去的顺德区博物馆、清晖园博物馆、顺德区图书馆之外,顺德区档案馆、西海抗日烈士陵园以及勒流街道党工委办公室。

 

  2.在普查并登记在案的文物中,主要类别是瓷器、书法绘画和古籍图书,占到总数的50%以上。而其中书画绘画是最能体现顺德本土文化特色的藏品,因为当中的作品大多出自顺德籍书画家作品为主,除了著名的“一黎二苏”(黎简、苏六朋、苏仁山)、李文田等书法名家外,还有龙氏家族、罗氏家族等家族或宗族式的书画世家。

 

  3.看展知识小链接

 

  梅瓶:瓶体修长,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特点是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宋代梅瓶各地瓷窑都有烧制,但以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梅瓶因其造型的修长优美,被认为“天下第一器型”,器形一直被沿用到现在。

 

  朝珠:是古代官服中特有的饰物,由佛珠衍化而来。清代朝珠多以翡翠、蜜蜡、珊瑚、琥珀、绿松石等珍宝制作。朝珠除108颗珠之外,还须加上佛头、记捻、背云、坠角等用丝线编织的长带贯穿之,用以佩带。清代的制度规定:皇帝、宗室、王公、异性世爵侯以下至文官五品,武宫四品以上本人及妻室或儿女穿着朝服时,可以配挂朝珠,称文五、武四。因此,清代文武百官在上朝时,够上等级者方可佩用朝珠,是显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之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