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安氏刻朱子家训扇骨
扇子在我国有非常古老的历史,种类丰富,有诸葛亮的“羽扇”、美人遮面的“团扇”、乡村田埂间农人的“蒲葵扇”、文人士大夫的“折扇”,其中折扇自南宋由日本、朝鲜传入我国,在明清时发展极盛,成为扇子的主流。扇面和书画艺术相结合,扇骨取材多样,以竹制最为常见,名贵的有檀木、象牙、玳瑁等,再以髹漆、螺钿、雕刻等技法装饰,增加扇子的观赏性,提升其艺术和经济价值。
安徽博物馆藏有一件近代的微雕扇骨,于上世纪70年代在安徽屯溪征集。长40厘米,扇骨15根,边骨采用微刻的技法书写了清代学者朱用纯所著的《朱子家训》,又称《朱子治家格言》,而非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朱用纯(1627—1698),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终身未出仕做官,在家乡潜心教学,编写教材,著有《四书讲义》、《春秋五传酌解》、《困衡录》、《朱子家训》等,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朱子家训》全文共500余字,以通俗易懂的笔法,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言简意赅,成为清代家喻户晓、流传甚广的经典家训,至今还有借鉴意义。扇骨所刻者为最后三段家训,共307字,字体为楷书,笔画较为工整,每字大小仅一毫米左右,只有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足见雕刻功力之深。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申江子安氏刻”
从落款可知,扇骨雕刻者为子安氏,申江即黄浦江,子安氏无考,但现存有多柄“子安”款识的折扇。在2009年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的春拍上,有一把扇骨刻有:壬戌(1922)仲春之月,背刻款:申江子安氏刊,可知他是生活在近代时期的上海人,专制扇骨,擅长减地浮雕、微雕等技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