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展出星云大师“一笔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星云大师书法剪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百喜图之一(中国剪纸博物馆供图)

 

        经过大半年的升级打造,中国剪纸博物馆昨日正式重新对外开放。2007年,国内首个专业性的中国剪纸博物馆在扬州落成;去年底,中国剪纸博物馆整体搬迁至扬州工艺美术大楼。

 

        【变化】

 

        展示面积增加近1/3

 

        更多压箱底宝贝亮相

 

        “主馆开放前,我们在对馆内藏品进行整理布置。”中国剪纸博物馆馆长王京告诉记者,重新开放的剪纸博物馆,成为集中展示中国剪纸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的场所,展示部分共分为国内厅、本地厅和临时厅三大展厅。“此前博物馆整体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现在仅陈列展示部分面积达到近千平方米,展示面积增加近三分之一。”

 

       展馆面积的增加,也让更多压箱底的宝贝得以亮相。

 

        “本地展厅有清末民初的绣花鞋、虎头帽等,这些在绣花前都需要先剪花样。旧时,扬州富人的袜子是用绸缎及布料缝制,袜底是绣上去的,并有各式各样的花样。”工作人员表示,此外,在本地厅还能欣赏到扬州剪纸历史文化;征集、收藏、保护和陈列的名家作品,如张永寿、张秀芳、张慕莉等大师的剪纸佳品。

 

        国内厅展示全国各剪纸流派和代表作品,市民可以欣赏扬州以外的剪纸大师的作品。

 

        工作人员介绍,贵州思南土家刻纸艺术家张著权,作品在国内比赛中屡获大奖,此前捐赠了十多张“百喜图”给剪纸博物馆。此外,我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很广,全国各地都有剪纸艺术,形成了不同地方的风格流派,全国近30处剪纸之乡的作品,在这一展厅内都能见到。

 

        据介绍,临时厅会随时调整,举办各种主题的剪纸艺术展,除了三大展厅,还增加了互动体验区,让参观游客可以参加互动。

 

        【动态】

 

        目前展馆免费对外开放

 

        正在举行新人、新作展

 

        扬州工艺美术馆经理苏华平告诉记者,新打造的中国剪纸博物馆,属于提档升级后的扬州工艺美术馆的一部分,目前也免费开放。

 

         作为全国最大的专业性工艺美术展馆之一,扬州工艺美术馆汇聚了26个大类的扬州工艺美术精品,有瑰丽典雅的漆器、圆润灵秀的玉器、古朴精致的扬绣、银剪春秋的剪纸、几可乱真的通草花、雍容华贵的金银器、搜神夺巧的八刻等稀世珍品。

 

        “中国剪纸博物馆和数百件剪纸大师作品的加入,将让工艺美术馆更加专业。”业内人士说。

 

        那么除了固定的国内和本地展厅外,目前到剪纸博物馆能看到啥?

 

        据工作人员介绍,开门迎客的剪纸博物馆临展馆,正在举行新人和新作展,扬州剪纸新秀的作品和大师们的新作,集体亮相剪纸博物馆,与市民见面。“这些临展剪纸作品代表了扬州新生代的力量,以及扬州大师们近年来的剪纸成果。”王京告诉记者,作品都经过大师的把关,既能体现扬州剪纸的技艺,又有呈现形式、表现主题上的创新。

 

        记者注意到,这些展品既有传统扬州剪纸擅长的花卉、人物等主题的题材,此外还有一些书法剪纸等创新作品。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精美作品不仅展示了扬州剪纸技艺的传承,更展示了剪纸技术的发展。

 

        【亮点】

 

        剪纸展示星云大师“一笔字”

 

        历时三个月创作方才完成

 

        星云大师的“一笔字”书法,具有其非常鲜明的个人魅力。这次临展馆内展出了星云大师的几幅作品,不过并非书法作品,而是由扬州剪纸传承人赵红妹创作的剪纸书法。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比较于剪图案,剪字则难度更大,既要剪出字体的笔锋,还要保证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剪的时候屏气凝神,丝毫不能大意。星云大师的这几幅作品,前后费时三个月方才完成,也是星云大师的书法作品,首次以剪纸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

 

        “为了能够将字剪好,完美地呈现出来,今年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在扬州展出时,我们特意多次到展览上学习。”赵红妹表示,在开始制作前,剪纸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练习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据了解,书法中有起落笔,墨汁的浓厚不同,“而剪纸必须要字体的线条相连,设计者在制作时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最终的成品基本原汁原味展现了星云大师书法。”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