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漆木十弦琴获国家博物馆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比建手持楚漆器作品《仿古九连墩十弦琴》

 

        2002年出土于枣阳九连墩2号墓的战国漆木十弦琴,通体涂漆,上绘纹饰,是迄今所见先秦至西汉时最精美的古琴之一。今年8月,知名楚漆器工艺师刘比建与湖北省博物馆合作,历时两年“复原”该琴。日前,《仿古九连墩十弦琴》与全国其他23件工艺美术作品一起,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记者昨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刘比建楚漆器作品捐赠仪式”上见到《仿古九连墩十弦琴》复制件——琴身分为音箱与尾板两部分,面板呈曲线状,琴头微上昂,腰部下凹,尾板微翘,其下有拴弦柱。琴身有多条龙浮雕,表面黑漆上有朱绘纹饰。

 

        刘比建说,九连墩十弦琴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国古琴之一,为国家一级文物。据他理解,十弦琴在战国时代还是一种法器,用于祭祀时与天地沟通。它表面的漆和纹饰,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征。然而出土时,十弦琴已有部分变形,浮雕及彩绘图案断断续续,褪色严重。因此,按文物原样和楚漆器工艺“高仿”复原这把琴,意义重大。

 

        刘比建从事楚漆木器复原与研究40多年,1978年曾侯乙墓发现时,他参与了多件漆木器的复原工作。昨日捐赠仪式上,刘比建向省博物馆捐赠了他的最新漆器作品《漆奁》。漆奁为战国中期流行于楚国的梳妆盒,该盒圆柱形,酷似今天的饼干盒,侧面绘有车马出行图,其人物栩栩如生,人物色泽渐变,有西方油画效果,盒盖面绘有红色为主色的鲜艳楚纹饰。漆奁文物原件出土于荆州包山2号墓。刘比建按楚漆器工艺,经过泡水、烘烤、涂漆十几道工序,耗时半年精制而成,仅涂漆一道工序就涂了20多遍。

 

        仪式上,刘比建还展示了他创作的漆器作品《唐韵天歌》,作品今年5月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