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铭:彩墨古篆研创理念探源
彩墨古篆是以中国汉字(古篆)为载体,集书法、篆刻、绘画、色彩、美学、古文字学等于一身的独立的一门艺术。
什么是彩墨古篆?
所谓彩墨,指的是“彩”与“墨”,意指中国画彩、墨并举,墨、彩交融,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种现代性话语,能够贴切地表达当下的文化感觉,是21世纪初中国心灵史的一段索引。
所谓古篆,是指金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国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在秦代又称为大篆,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字。
彩墨古篆是以中国汉字(古篆)为载体,集书法、篆刻、绘画、色彩、美学、古文字学等于一身的独立的一门艺术。
我认为有笔、有墨、有意、有色,是彩墨古篆的基本特征。彩墨古篆最讲究书法用笔。元代赵子昂曾说过:“用笔千古不易”,而书法则是彩墨古篆的基础、灵魂,书法的高度会直接影响到彩墨古篆的格调与境界,在彩墨古篆中,由于彩(水)墨所具有的相当不可控性而尤其如此。
彩墨古篆之所以能够发展、完善,是风雨际会间的妙手偶得。上世纪90年代,我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期间,观摩西班牙绘画大师米罗的艺术大展,萌发出创造彩墨古篆的灵感。
后来,有一次我去云南,偶然接触到东巴文。东巴文字是东巴们专门用的文字,它出生在云南丽江,是留在木头和石头上的印迹,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东巴文就像古老的儿童画,稚拙,无拘无束,文字与色彩在生动形象间意会,充满联想性与象征性,这是一种写意的风格,也是一种高境界——言有尽意无穷。恍然间发现其与彩墨古篆竟然心意相通,这就是我苦苦寻觅的那种感觉。之后,我开始留意东巴文并收集相关资料,通过云南省博物馆查阅了有关东巴文的大量文献,与彩墨古篆相互印证,取其精华,融合贯通。之后,我又从敦煌壁画及年画、蜡染、泥塑等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充实彩墨古篆的文化内涵。
彩墨古篆之所以能够发展、完善,与我的艺术成长经历有着直接关系。80年代初期,我先后学水粉、画海报,浸染于漫画;80年代末,拜著名书法篆刻家燕守谷先生为师,专习书法篆刻;199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王镛工作室,攻读书画篆刻;2000年于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中国画;2010年在北京画院石齐工作室研习创作;2011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志安工作室,系统学习书法理论与现代刻字艺术。这些经历,让我呼吸领略到浓郁的色彩文化气息,学习到夸张、大胆、简约独特的艺术语言,发现了篆刻不仅仅是表现金石气息,还起到平衡、和谐、统一的作用,找到了彩墨古篆的根。
特别是新中国画“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牵着传统往前走”的创作思想,对彩墨古篆影响极深。多年来的坚持、学习和得天独厚的艺术感悟及艺术敏感,把彩墨古篆自身的位置经营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成为中西之间最易沟通的一个点。
经过多番努力,2011年8月,彩墨古篆终于在《马铭书法集》及全国各大书法网上面世。著名学者杨植野先生曾撰写题为《彩墨书法的践行者——马铭2011》评论文章。“形式的构成因素,存在于各种对比中,而简约和谐则是最基本因素”,“在作品的构图、语汇、风格、材料和技法上,注重探索,有所创新,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研究不同的书法形象,透视出这些不同形象之间的交融、重叠、组合,其中相互转化、变化无常,彼此互渗的思想,正是彩墨古篆充满活动的重要支柱”等理论思想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载体,彩墨古篆以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朝气向人们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年轻的彩墨古篆,正在向人们展示顽强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尽享喜悦。
2016年8月18日
马铭先生近照
马铭,1962年出生,山东枣庄人。曾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彩墨古篆原创者,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国唯一女子19印社社长,临沂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辅导老师,全国“乌金文艺奖”获得者,“书法十佳”获得者,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获得者,第七届全国书代会代表 。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