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

  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是由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拿出自己的脂粉钱资助开凿而成,每天吸引着上万游客。不久前,奉先寺南壁力士的脚上,悄悄脱落下指甲盖大小一小块岩石,这一肉眼难以观察到的损害,被安放在这里的24小时高清监测仪捕捉下来了。

  文保人员随即行动,迅速将这小块岩石归位、粘贴,同时对这一区域进行了排查和整体性加固,防患于未然。

  “如果没有监测到,这一小块岩石就永远消失了,力士身上就多了一份永久残缺。”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保护中心副主任马朝龙说,

  “经过4年努力,目前龙门石窟的监测体系已覆盖了重点区域和重点洞窟,任何细微的变化,如岩体稳定性、风化裂缝、渗漏水、洞窟里的温湿度等,都会被记录下来,并传输到国家监测预警总平台。”

  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今年7月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和湖北神农架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继续保持世界第二的领先地位。50项世界遗产中,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35项、自然遗产1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

  为了履行好保护文化遗产的重任,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投入巨资加大对遗产的监测,相继建起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和各遗产地监测平台。目前,总平台持续稳定运行,龙门石窟、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等遗产地与总平台实现了互通互联,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性进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最新发布的年度总报告显示,除庐山国家公园、五台山和澳门历史城区之外,75个文化遗产地大都开展了以人工观察为主的遗产本体监测,遗产本体基本无险情。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初步分析,专家掌握了文物本体的病害,如建筑物主要病害为虫害、裂隙、不均匀沉降及倾斜等,碑刻、雕塑等病害主要集中在由温湿度频繁波动造成的开裂、风化等,古遗址、古墓葬、洞窟的病害主要集中在风化、坍塌、渗水和霉菌等。

  大部分遗产地还开展了自然环境、灾害、建设控制、社会环境、旅游与游客监测,以及安防消防、考古发掘、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科研课题等遗产保护管理体系方面的监测,去年全年向监测预警总平台提供18万多项监测数据。

  “高清智能监测系统随时对文物本体进行着‘体检’,能及时发现人的肉眼难以发现的病害,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登封市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监控中心副主任侯春华说。今年夏天,监测发现,嵩山少林寺和嵩阳书院的古代建筑出现白蚁,文保人员及时进行了防治处理,未出现大面积虫害。

  “监测理念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已作为我国加强和改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重要抓手和推手。”河南省文物管理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姚向东说,“但资金投入不足、体制不顺、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制约着监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通过监测还发现,新建项目对世界遗产影响程度最高。2015年70多个遗产地的遗产区、缓冲区内共发生新建项目55项,其中绝大部分新建项目未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此外,社会环境、游客负面影响、自然环境等也不同程度地对遗产产生影响。

  鉴于目前对于监测发现的问题还没有处理应对措施,专家建议建立可行有效的督查制度,聘请独立的督查员,及时查处监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监测管理办法及遗产地监测工作指导性文件,在国家层面形成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用。”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局长吕伟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