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山瑞像因缘记碑复制件在金昌市博物馆新馆展出(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的因缘记原碑

 

        10月17日,自武威运出的御山瑞像因缘记碑复制件顺利抵达金昌,并在金昌市博物馆吊装成功,成为该博物馆新馆入展的第一件展品。

 

        37年前出土于武威大云寺原址

 

        2014年7月,金昌市博物馆与武威市博物馆达成协议,将御山瑞像因缘记碑进行原样复制。武威市博物馆承担了石材购置、碑身切割、碑座新制、拓片捶拓、描摹修正、碑文凿刻、运输安装等工作。复制碑通高2.16米,碑身宽1.16米,厚0.36米,重3.5吨。该碑的成功入馆展出,标志着金昌市博物馆布展工程自此拉开帷幕。

 

        御山瑞像因缘记原碑,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该碑初刻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1979年5月在武威大云寺原址出土,后藏于武威市博物馆。该碑仅存下半段,上段及碑额、碑座皆缺,残存碑文25行、千余字。

 

        探寻永昌圣容寺千年历史的“原始密码”

 

        敦煌研究院资深文博专家孙修身、原武威市博物馆馆长党寿山等学者结合碑文研究发现,该碑是研究唐代文学、书法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最为珍贵的是,该碑碑文记述了永昌“番和瑞像”史迹,是反映圣容寺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碑文记载:“周保定元年,敕使宇文俭检覆灵验不虚,便敕凉、甘、肃三州力役三千人造寺,至三年功毕。”这段记载成为永昌圣容寺始建于北周武帝保定四年(公元564年)的力证。碑文记载:“樊俭……具状闻奏,驾还幸之,改为感通寺”,与文献记载的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河西走廊,亲赴圣容寺礼佛,改瑞像寺为感通寺的记载相吻合。碑文还记述了天竺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莅临圣容寺,拜谒供养的事迹。

 

        学者专家同时研究发现,武威大云寺(唐代)是感通寺(即永昌圣容寺)的下寺,延至西夏,由驻永昌圣容寺的圣容提举司统一管辖。御山瑞像因缘记碑不仅是探寻永昌圣容寺千年历史的“原始密码”,它还为研究中西方交通、佛教发展史及敦煌壁画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图片由金昌市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