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长城保护“不尽如人意”

  历经上千年风吹雨打,长城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先有辽宁“最美野长城”遭抹平,历史沧桑之美,野性风貌无存,10月4日,山西境内广武明长城的标志性景观“月亮门”被大风吹塌。近来,关于长城保护问题,屡次引起关注。

  昨日,国家文物局要求辽宁省文物局对“野长城被抹平”事件相关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进行调查,依法问责、严肃处理、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前日,山西省山阴县县长南志中就明长城“月亮门”景观倒塌向社会道歉并作出检查,要求树立“千年长城不能毁于我手”的意识。

  针对长城保护管理问题,昨日,国家文物局回应南都记者称,长城的保护管理整体状况仍“不尽如人意”。

  辽宁:问责抹平野长城责任人

  10月10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绥中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部分段落抢险加固工程处理工作的函》中提到,要求问责抹平野长城事件责任人。此前,国家文物局曾发文明确表示,如该工程存在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等问题,一经查实,决不护短。同时要求辽宁省文物局于10月31日将调查、处理情况及整改方案,向国家文物局报告。

  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西沟村小河口屯的“最美野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官方称此为“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民间称为“小河口长城”,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奇峻地势及保存完好的山岭,加之形态各异的敌台景观而闻名。

  近日,南都记者曾就“最美野长城被抹平”一事致电辽宁省文化厅,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之后将形成通报,报送有关部门。

  山西:明长城修复工作已启动

  10月4日,山西省广武明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突然发生坍塌。3天后,山西省山阴县文物管理局官网发布通报称,“月亮门”倒塌主要是由罕见大风导致,此前没有任何倒塌迹象,坍塌原因不是有人私挖乱采取土拆砖或其他人为破坏因素造成的。

  据当地气象部门报告,当时山下风力达到8级,山头风力更大。一位目击者介绍,事发时,电闪雷鸣,风力罕见,把广武村里的牛棚、马棚棚顶卷起刮走,一些电杆被刮倒,造成周边村庄停电。

  广武长城全长10公里,明洪武七年,1374年修建。“月亮门”是一座敌楼的残部,广武长城最美的一个遗存,也是朔州市文化旅游重要标志。

  10月7日晚,南都记者在山西太原见到了实地走访长城7天,刚刚归来的长城保护志愿者张珉。据其介绍,长城在山西境内广泛分布,“但要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伟、景观效果最好,还是朔州山阴广武明长城。”

  对于该段长城标志性景观“月亮门”的坍塌,张珉显得极为痛心。在他看来当地政府保护不力、难辞其咎,但他也不希望再行修复,“塌了就塌了,再修好那就是假古董了。”

  南都记者了解到,10月9日,山阴县人民政府在广武长城脚下召开“长城保护行动”座谈会。山西省山阴县县长南志中就明长城“月亮门”景观倒塌向社会致歉,并做出检查。南志中表示,这次坍塌虽然是因罕见大风所致,但政府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思想上重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及资金投入不足。他同时告诫山阴县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千年长城不能毁于我手”的意识,和有“长城守护神”的担当。

  在“长城保护行动”座谈会上,山阴县还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比如,加大长城保护投入,在去年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再增幅2%;加强长城管理队伍建设;成立广武长城管委会,设立长城保护基金等。

  据南都记者采访了解,目前,山西广武明长城修复工作已经启动。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肖迎九是此次修复方案设计单位负责人,他告诉南都记者,“目前正在紧张编制,预计7- 10天时间内完成初步方案”。希望社会各界能对修复方案提出建议。

  专家说法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长城专家董耀会

  保护长城首需顶层设计

  10月10日,南都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在开展长城执法专项督察工作,集中督察长城沿线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长城保护工作。

  过程中,督查组成员发现长城沿线省市在长城保护基础工作、保护理念、保护管理机构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不同问题。由于长城分布范围特别广、保护条件异常复杂、工作基础相对较差,长城的保护管理整体状况仍“不尽如人意”。

  据国家文物局介绍,在《长城保护条例》实施十周年之际,如何加强对文物保护工程的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提升长城管理监测能力,以及更好地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是长城保护管理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文物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工程的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加大对正在实施的长城保护工程检查、指导力度,确保工程质量。

  对此,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长城专家董耀会认为,加强对文物保护工程的事中事后监管,提升长城管理监测能力,首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按照现行长城保护事权划分。比如,国家财政负责大型修复工程,地方财政负责日常监管维护。

  董耀会告诉南都记者,更重要的监管是将文物保护工程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施工、监理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如此,则能有效避免不少错误和弯路。

  此外,国家文物局向南都记者透露,还将组织召开全国长城保护现场会议,对下一阶段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安排进行研讨、部署,同时邀请长城保护专业机构、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参会,为长城保护献计献策。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