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古书画鉴藏与修复国际研讨会” 开幕

大英博物馆的乔安娜·科谢克介绍《女史箴图》的保护情况-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英博物馆的乔安娜·科谢克介绍《女史箴图》的保护情况。本报记者 魏志阳 摄

 

  10月10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首届“古书画鉴藏与修复国际研讨会”在学院象山校区拉开序幕。在3天的时间里,来自伦敦大学、中国美术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学术单位与文博机构的专业修复师、文物专家和研究学者,将在这里共同研讨古书画的鉴藏与修复,并从艺术史、修复史和科技史等多方面深入探讨现存古书画的收藏、修复问题。首届研讨会重在展示当今世界古书画的修复案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古陶瓷、青铜器等鉴定领域,逐渐出现运用科学仪器和方法进行年代、成分检测的新学科,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单国霖介绍了其中的几项。一是运用软X光摄影拍摄分层照片、印章、文字,利用该法,上海博物馆馆藏的王羲之《上虞帖》被鉴定为唐摹本;二是运用电子显微镜和其他仪器,分析纸张的成分和结构,建立数据库,提供比对标本,利用该法,一幅补衲图轴被证实为南宋梁楷所画。

 

  中国传统的纸、绢类书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老化现象,一旦损坏严重,就必须通过揭裱重装来进行修复。得益于高解析数字影像拍摄,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刘芳如得以更细致地观察画作的精微处,关注到了隐藏在古书画中的“补缀”和“全笔”,揭示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陈琳溪凫图》等15件古书画作品中的长条状全补、大块面全补和画心局部全补等。

 

  那么,如何修复才能让古书画重焕光彩呢?上海博物馆从事修复工作40年的诸品芳分享经验:“雨天,浆糊厚一些,晴天则薄一些”。力度轻重掌握不好、浆糊太厚太多,均会导致卷轴不平,“在传统修复技艺中,修复一张画需要2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认真对待。修复后恒温恒湿的收藏保管也很重要。”

 

  2014年,《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展出。在研讨会现场,大英博物馆绘画艺术修复部总监乔安娜·科谢克分享了这幅世界名画的背后故事:考虑到这幅画已经皴裂,僵硬且脆弱,博物馆先用手工方式完成了画作的副本,后完成了木刻印模,用于画卷的传播和研究,对手卷则采取了重新装裱,并将其展平,置于镜框之下,保存了画作的所有因素,使其维持最佳状态。

 

  据悉,在11日的研讨会上,佚名《郑成功画像》、清郎世宁《锦春图轴》等画作的修复案例也将登场。中国美术学院有志于艺术品鉴藏和修复保护的研究、实践,拟设立国际化的教学实验中心,与东西方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其他文博机构建立长期、友好的科研合作与互动。本次国际研讨会的举办即是该项交流合作的序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