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图文朔州——新安庄(米昔马庄 )天主教堂

  天主教于1620年传入山西 ,并于1876年传入朔县米昔马庄,即今天的新安庄。

  新安庄位于朔州城区往南约十里处,是朔州境内第一个天主教大堂口。该教堂始建于1879年;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被焚毁。现存教堂是1913年由意大利籍神甫(P.Antoniun.Eippizone)主持依地重建的,他认为这座圣堂将成为主教座堂。建筑庄严肃穆,工艺精美,在同朔地区独一无二。

  1926年,朔县教区正式成立,所辖朔县、宁武、偏关等15个县,总堂设在朔县米昔马庄。此后教区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发展成为雁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区。现在为朔州教区修女院。

  建国后,教区被朔县师范征用,教堂被用作图书馆。文革期间,教堂钟楼被拆,至今仍未修复。教区于1996年归还教会,并在2004年修补了主教堂的屋顶。目前,朔州教区正筹划进一步修缮主教堂。

  教堂坐南朝北,哥特式风格建筑,同时具备一些本土化特征;采用巴西利卡式平面,分为门洞、夹层、大厅、圣坛及祭衣所五个部分;屋顶可划分为三部分,门洞之上耸立着高高的钟楼,大厅部分采用坡屋顶,由于层高关系,神甫房的屋顶则较大厅为低。采用了欧式风格明显的西方歌德建筑式样。教堂总占地400多亩。主体建筑大堂长27米,宽12米,高9米。堂顶装有塔尖10个,主塔尖高约18米。围绕大堂建有修道院、传教会、保赤会、小学校、诊疗所、啤酒坊、制鞋坊、园圃、宿舍等,共计房屋375间。

  教堂的营造做法,由于外国传教士的审美观念和思乡情结,教堂的建筑风格基本上都采用欧洲式  .传教士在中国修建教堂,大多是自己凭印象绘制并监工完成的,甚至还直接从国外拿来旧图纸进行仿造。但要把教堂建造起来还得依靠当地的建筑工匠,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这就必然导致中国工匠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许多建造方法和经验用到西式教堂的建造中去。

  (1)承重结构:教堂建筑结构基本上是以中国传统的“抬梁式”木结构体系为原型的。传统欧式教堂的大厅空间一般分为中厅和两边的侧廊三部分,中厅空间高于两边侧廊。在本教堂中,为了取得这样的空间效果,1:运用了两根瓜柱,架在侧廊的梁头上,从而将中厅部分的主梁抬高,使其高于侧廊的主梁。与传统做法相比,这里就是将主梁分成三段,将中间的那一段抬高。不难发现,其实这种变通又借鉴了传统的“穿斗式”做法。2:用砖柱取代木柱。我国在明末木材便开始短缺,20世纪初,国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战火,大木料更是匮乏。因此,便出现了砖柱代替木柱的做法。同时国人特有的“亲木情结”,在柱子的装饰处理上也得到了反映,即在砖柱的四个面上,包了四瓣接近于半圆的木料,并按照中国的传统做法,对木料做了卷杀处理,使其成为梭柱,刷上漆后,流光溢彩,与教堂所要求的宗教气氛和谐统一。3:柱子与墙体的交接处理。中国传统的结构观念,讲究“墙倒屋不塌”,反映在建筑外观上,便是“柱子崇拜”。并由此产生了很多墙体处理手法,诸如此例,将木质柱子裸露出一部分,以强调其结构功能。这种观念反映在本教堂中便是壁柱的应用:在砖柱与墙体的交接处,不论室内还是室外都做了壁柱,以呼应大厅中的两列承重柱,从而向人们传递着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结构观念,具有浓厚的中国味道。

  (2)非承重结构对于本教堂的非承重结构,有以下三点。①大厅内装饰性的连续券和穹隆顶。在传统的欧洲教堂中,拱券和穹隆顶都是用石块砌筑的。但是传到中国后,这种石块砌筑的拱券和穹隆顶却几乎绝迹了。因为客观条件上,中国并不盛产石材,工匠们对于石材的加工和使用方法相当陌生,即便是砖结构技术也未能成熟掌握。此时,就必须做一些变通。这种情况在本教堂中便得以体现:大厅中的连续券和穹隆顶属于纯装饰性构件,仅有造型要求,并不需要承重,因此本地工匠们便运用中国传统的木装修做法来完成。即先用弧形或直线形的木条装钉成拱券和穹隆顶的框架,然后在木质框架上做面层,并刷涂料。这样就满足了教堂的造型需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张教堂内部照片是作者在1983年专程到原朔县师范学校图书馆拍摄的,当时在前堂正墙上有一幅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的巨幅画像,当我走进大门时第一眼就看到了它,我虽然不是信徒,但看到圣母像后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对圣母产生由衷敬意。所以说:“至贞至洁天主母,可奇可爱世人亲”。可惜的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无法拍摄下来。

教堂现状-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教堂现状

教堂宿舍-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教堂宿舍

从侧面可看出哥特式建筑教堂-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侧面可看出哥特式建筑教堂

教堂砖刻-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教堂砖刻

教堂砖刻-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教堂砖刻

教堂砖刻-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教堂砖刻

教堂砖刻-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教堂砖刻

修女院-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修女院

新安庄的新教堂-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安庄的新教堂(中国文物网驻朔州工作站 作者吴永春)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