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个邮政博物馆开馆

       适逢第47届世界邮政日,我省首个邮政文史馆揭牌开馆。这个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展馆,首次将中国邮政史上的“湖北元素”集中呈现,可上溯至秦朝,更有多套珍贵邮品展出,令参观者大饱眼福。

 

      昨日上午,记者进入位于湖北省邮政公司的这座展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邮票专区。在该区域内,摆在首位的是中国发行的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据讲解员介绍,该邮票于1878年由清政府发行,面值为1银分。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1银分是一个三口之家一星期的伙食费,可见当初邮政服务之昂贵。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邮政业务的飞速发展,如今的邮票面值大致为0.8元和1.2元两种,对于群众来说,这点费用已是九牛一毛。

 

       大龙邮票虽然是中国发行的第一枚邮票,但在集邮市场上并非最昂贵。在展馆内,价值149万元的整版“猴票”、价值100万元的“全国山河一片红”、价值80万元的整版“文一”,价格都在其之上。而最令人咋舌的,是一枚1953年发行的“军人贴用邮票”,市价高达300万元,是目前最为昂贵的邮品。据介绍,“军人贴用邮票”原本一套三枚,在前两枚发行后,由于存在泄露军事信息的隐患,被紧急停用,已经少量印制但未能成功发行的这第三枚邮票,便成了极为罕见的集邮珍品。与前两枚邮票不同的是,这第三枚“军人贴用邮票”底色为蓝色,俗称“蓝军贴”。

 

       据了解,虽然类似的邮政博物馆,在全国各地已经有10余个,但我省耗费三年筹建的这个展馆,首次将1930年至1949年之间我党在敌人严密监控下传递重要情报和消息的邮路呈现出来,开辟了“红色邮路”专区,1932年左右红安县赤色邮政局收寄的红军家信也在此展出。

  

       为了凸显湖北特色,该馆还特意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发行的、展示光辉成就与历史进程的、主题涉及湖北的邮票全部梳理展出,包括“长江大桥”“三峡大坝”“葛洲坝”等题材,一共88套。该馆负责人赵兵生告诉记者,这88套邮票中,共包含159幅描述湖北成就的画卷,是湖北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据介绍,不久后,该馆会选取合适的时机,向社会公众开放。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