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宗祠保护与修复项目获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

  贵州省旅发委日前发布消息,中国贵州省天柱县三门塘村的刘氏宗祠保护与修复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据介绍,刘氏宗祠所在的贵州省天柱县以苗族和侗族为主,这两大少数民族占天柱县人口的98%以上。坐落在清水江畔的三门塘村是该地区最古老的侗族村寨之一。

  始建于公元1875年的刘氏宗祠,装饰风格为中西合璧,外部的柱饰和窗饰造型均为西式。大门上方雕有一只老鹰展翅欲飞,两边高耸的墙柱上对称地排列着44个神秘的拉丁字母,彩塑时钟将时间定格在早上九时零二分。

  内部则为清朝晚期传统中式建筑,精美的灰塑、石雕、木雕和绘画,表现山水、人物、鸟兽、虫蝶、花草等,代表这个地区宗祠建筑装饰艺术的最高成就。这座古老的建筑也在明清两代见证了当地木材交易的兴盛,并与侗族传统习俗有着密切联系。

  然而,随着时光流逝,风雨侵蚀,刘氏宗祠日渐残损破败。上世纪50年代后,宗祠逐渐丧失了原来的功能而改作其他用途,疏于管理和修葺,使其遭到进一步破坏。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也给这座古老建筑带来了困扰。

  2013年11月,世界银行贷款贵州省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开始对刘氏宗祠进行保护和修缮。项目团队首先开展了建筑病害现状勘察,探明造成建筑物病害的原因,选择适宜的修复材料和工艺,并走访刘氏家族成员及三门塘村村民广泛征询意见,吸收他们参与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

  经过一年多精心修复,刘氏宗祠恢复了昔日的辉煌,现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前来观光,也是三门塘村村民们举办传统民俗和节庆的重要场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委员会主席兼曼谷办事处文化部主任杨碧幸指出:“这座重要的古建筑重获新生,让侗族村民能够继续使用,并吸引外来游客,为保护贵州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