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山城红梅花儿开
2016-10-05 23:22:54 作者:李坚 来源:人民日报 已浏览次
踏着青石板路蜿蜒而上,路边黄桷树浓荫蔽日,不多久,一幢灰墙黑瓦的楼房出现在苍郁的林木中,这是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红岩村52号,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
这里原来是一个农场,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最初在城区机房街70号办公。由于日机轰炸,城区很不安全,周恩来指示另觅新址,选中了饶国模在红岩嘴的农场并得到其“欣然延纳”。1939年秋,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全部迁此办公。从此,红岩这片土地就与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相连。
这是一幢外观极为普通的大楼,外墙全部呈灰色。讲解员介绍说,灰色有利于躲避日军空袭,也称为“抗战色”。楼房结构也非常巧妙,看似二层,实为三层。一楼是公开的八路军办事处,二楼是秘密的南方局机关,南方局负责人及中共代表在此办公住宿,三楼是机要科和秘密电台。
沿着狭窄的木楼梯登上二楼,走廊两侧分布着毛泽东办公室、周恩来办公室、董必武办公室和图书室等,这是整个大楼最为核心和重要的部分。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莅驻红岩四十日,指挥上党战役,书赠柳亚子《沁园春·雪》,开展国际国内统一战线工作,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1938年12月至1946年5月,周恩来以中共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秘密身份常驻重庆红岩,同国民党军政当局进行谈判,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光流淌,如今的周恩来办公室内,书桌、藤椅、书架、会客桌整齐排列,周恩来当年在此召开会议、听取汇报、讨论决策、伏案工作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现在的图书室保持着当年的原貌,墙上“太忙就挤,不懂就钻”八字条幅今天仍然清晰可见。当年图书室收藏了各类图书上千册,报纸、杂志数十种,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同志们在工作之余都会到这里来看书学习,南方局的部分重要会议,党员过组织生活也多在这儿举行。这种艰苦环境中不忘学习的精神,让参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