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让抗战精神永驻

  中秋,团圆的日子。是夜,北京西南,“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迎来如织人流。人们或牵手,或相拥,或亦步亦趋地漫步,总归脸上都是幸福。回首79年前,也是一个夜晚,卢沟桥畔宛平城,枪炮声敲碎了宁静。从睡梦里惊醒的人们,眼中却满是火光。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大幕。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壮丽史诗。

  如今,饱经战火的宛平城已修葺一新,但城墙上的弹坑犹在。游走城中,满眼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唯独一座牌坊式建筑格外显眼,邓小平题写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几个金色大字高悬其上。纪念馆的二级平台上,一座锻铜打造,长4米宽3.2米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熠熠生辉,底座上镶嵌着“1937.7.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纪念地”中英文字样。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痛苦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纪念馆馆长李宗远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于1987年7月落成对外开放,现有馆藏文物25000余件(套),其中,一级藏品117件(套)。

  拾级而上,穿过镶嵌着独立自由勋章图案的锻铜大门,纪念馆的序厅里一幅名为《铜墙铁壁》的宏伟浮雕扑面而来。穿过序厅,《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主题展览正在进行。赵一曼留给儿子的诀别信,再现全民族抗战爆发场景的巨幅“半景画”,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示意图……展柜前,来自各地的人们,驻足凝视,若有所思。“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主题展览时这样强调。

  历史已远,但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创造的抗战精神将永驻。“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李宗远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