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葫芦博物馆“十一”开门纳客(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衣食住行全部有葫芦相伴,该是种什么体验?在3000余个葫芦做顶棚的博物馆里,学葫芦制作历史、看葫芦范制精品、吃葫芦大餐,即将在“十一”期间开馆的中国葫芦博物馆,就用2万余个葫芦将市民带进这样奇妙的葫芦世界。

 

  “依样画葫芦”、“铁拐李的葫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从成语到趣闻,葫芦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我们几代人的手艺来自葫芦,为葫芦开馆也是几代人共同的心愿。”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庐”第四代传人赵伟,已发明了世界领先的5项烙画工具专利,拥有19项葫芦专利,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上掌握制作葫芦工艺最多的人。而建成我国最大的葫芦博物馆一直是他和葫芦庐所有传承人的共同心愿。“十一”期间,历时两年修建、布展的中国葫芦博物馆即将开馆。占地1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分为博物馆展区和葫芦文化体验区两大部分。

 

  25种自然生长的葫芦图谱、近百种葫芦制作工艺、跨度百年的万件葫芦作品,位于宝坻区大钟庄牛庄子村的中国葫芦博物馆蕴藏了中国人葫芦中的所有“秘密”。博物馆按照葫芦种类、葫芦种植、加工工具、制作品类等多个板块以时间顺序展出了葫芦文化相关藏品。从小花生葫芦到大冬瓜葫芦,从质朴的疙瘩葫芦到珠光宝气的漆器葫芦,从随形生长的打结葫芦到范制八不正葫芦,博物馆中的葫芦藏品就多达2万2千余件。整个展区还匠心独运地运用3千余个葫芦作为吊顶装饰,连接各个展区板块。

 

  除了学习观赏,博物馆更开辟了葫芦文化体验区。烙制葫芦、做葫芦酒、吃葫芦菜,在体验区这些葫芦文化的延伸得以充分展现。“多数人只知道葫芦能装酒,没想过葫芦也能泡酒。”葫芦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王皓介绍,不少孩子在体验后都对葫芦制作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

 

  据了解,牛庄子村是宝坻区远近闻名的葫芦村。该村是宝坻区箭杆河文化旅游集聚区的重要节点之一,与小靳庄村隔河相望。与津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庐”联手后,将打造葫芦庐小镇,其中包括中国葫芦博物馆、葫芦主题公园、百家坊非遗街区、田园牧场、文艺民居、百草园、藏书阁、葫芦市集、特色农产品交易平台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