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野长城被抹平续:维修方案通过各级专家组评审
2016-09-27 11:41:37 作者:辛阳 来源:人民日报 已浏览次
网传“最美野长城”变“平板路”,本报记者前往辽宁绥中实地探访锥子山长城。
近日,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的“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一事持续为人关注,该段长城的修缮方法受到质疑。据了解,22日,国家文物局已派员赶赴现场核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将会及时向社会公布。23日,本报记者前往该段长城实地调查。
当地表示“抹平”系归安加固,防止长城加速破损,维修前该段仅剩残基
9月23日,记者来到小河口村附近的锥子山长城。网上流传的“水泥长城”图片即为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C段墙体抢险工程。记者在现场看到,约长1200米左右的C段工程中,有500米左右是铺有一层灰白色覆盖物的“平板路”。
已于9月22日到达现场、由国家文物局派出的调查员傅清远在看过现场和施工设计图后表示,所谓“被抹平”并不准确,“该段长城因损毁严重,维修前就没有城垛和女墙,按照原状修整,原始长城就没有青砖,石头都没了。”
国务院2006年公布的《长城保护条例》第三条规定:“长城保护应当贯彻文物工作方针,坚持科学规划、原状保护的原则。”第二十三条规定:“对长城进行修缮,应当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由依法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长城的修缮,应当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在网上流传的对比图片中,修缮前的长城粗犷而美丽,但修缮后的长城却完全变了样子。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井晓光告诉记者,网上所流传的长城对比图实际上并不准确,不是同一段长城。井晓光说,网传对比图中所称原有的遗存美景,是位于该修缮段落对面的另一段砖制残墙,“能够发现两段长城的走势、山体的延绵形状以及周边植被有差别”。
当地多名文物部门相关人员介绍,维修前,这段长城仅剩的石头地基残破不堪,为避免爬山者肆意蹬踏,以及雨水冲刷、冰冻风化带来更大损坏,方案采取归安加固工艺,把散落在地基外的石头归放回原处,然后进行灌浆、夯实加固。这是经专家反复论证形成的方案。
记者查阅了此次引起争议的C段工程档案中的修缮前、修缮中、修缮后的记录照片,“平板路”路段在修缮前已经无法找到女墙与垛口砖的痕迹,石质残基的归安加固能看出白色勾缝填充痕迹。
井晓光告诉记者,该段长城由于之前已经损毁严重,部分路段甚至已经变成一堆碎石摊在地上,原有垛口早已不见,只剩下了石质残基。井晓光解释,残基是原长城的基础部分,完整的长城在这些残基之上还有一层路面,之后才是高出路面的两侧垛口墙体。
维修方案通过各级专家组评审,方案显示所用为三七灰土而非水泥砂浆,以防水防冻
记者了解到,2011年,绥中县文物局针对长城整体破损严重,部分地段有险情,委托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设计了维修方案。随后,方案连续通过了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据了解,整个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部分段落抢险工程共分A、B、C三个标段,经招投标程序,分别由大连市古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沈阳故宫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曲阜市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沈阳故宫古建筑有限公司进行城墙和城楼单体建筑的修缮工作,四家公司均具有文物保护工程一级资质。工程从2013年7月动工,2014年11月完工,目前已通过辽宁省文物局组织的技术验收,即将报国家文物局最终验收。
记者查阅《绥中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部分段落抢险工程修缮方案》,方案中提出,“对顶部残存素土海墁重新拍实,再用三七灰土补充一层拍实,平均厚度12厘米。”
井晓光解释说,在对石质残基进行归安加固之后,之所以要铺上一层三七土,是为防止雨水的冲刷,以及防止入冬后由于渗水形成冻胀造成砖体再次破裂。
国家文物局2014年印发的《长城保护维修工作指导意见》指出:“长城保护维修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长城保护维修必须保持长城的原形制、原结构,优先使用原材料、原工艺。”“不得采用水泥及未经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证明可靠、安全、有效及可再实施性的化学材料或工艺进行长城结构加固或表面防风化加固处理,避免形成新的安全隐患。”
负责该C段工程的曲阜市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孔祥立告诉记者,“三七土”即白灰与黄土按照3∶7的比例调制成的材料,其中并无水泥成分。与记者同行的沈阳故宫古建筑公司副总经理艾先生介绍,这四家施工单位采用的施工方法都是运用原有工艺和材料进行抢救性保护,而不是像媒体所报道的采用水泥进行保护。
此外,孔祥立表示,归安加固中的灌浆填充与勾缝所用材料均为白灰,属于古法工艺,与一些古代房屋中的“青砖白缝”相同。
专家表示此次修缮为抢救性加固工程,应遵守最小干预原则
在此次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部分段落的抢险工程中,所有单体城楼也进行了修缮,有一些也能明显看出修复痕迹。
对此,井晓光表示,在文物古建筑修复中,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在已知详细原貌情况下对文物进行修缮;一种是根据文物现状,对文物的本体进行加固;还有一种是在古建上几乎不会采用的原地重建复原。此次长城修缮工作属于第二种。
“大毛山段是抢救性的加固工程,如果任其原样自然风化,这段长城或许连今年夏天葫芦岛那场大雨洪水都躲不过。”井晓光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