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古村保护与开发矛盾交织 如何写长远发展之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处于前期调研阶段,已列入我市2017年立法计划,最快将在明年内问世。

 

  一座座“古村”,近来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关注的话题。

 

  记者昨从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获悉,目前,《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处于前期调研阶段,已列入我市2017年立法计划,最快将在明年内问世。

 

  而日前召开的市政协主席会议,也将议题锁定“古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市政协委员和开发商、专家学者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话题进行热议,分析痛点与难点,纷纷为之建言献策。

 

  古村的保护开发,缘何引来如此众多关注?

 

  “千百年来,瓯山越水孕育滋养着众多历史文化村落,它们扎根远离都市的青山丽水间,是‘活的’历史文化瑰宝。温州历史文化村落资源丰富,但对其保护与开发时常陷入困境。”市政协调研组成员在永嘉实地调研后说道。

 

  走出保护与开发并重之路,正是各地要探索的命题。

 

  温州古村家底丰厚


  2个“国字号” 12个“省标杆”

 

  我市历史文化村落量大质优,部分村落几年前便被外界发掘、关注。

 

  2010年,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和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入选了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为温州首次摘得这一“国字号”名片。随后,温州越来越多古色古香、景致优美的历史文化村落走进大众视野。

 

  据2012年统计数据,我市具有较高保护利用价值的历史文化村落146个,其中古建筑村落106个,自然生态村落14个,民俗风情村落26个,数量超过全省七分之一。此外,全市还有古建筑4000多处,不少不可移动文物零星散落在各地乡村。

 

  “基于当时调查统计结果,我们在2012年启动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百村千处’创建工程,以此推进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市委农办主任张亨利介绍。截至去年底,我市已完成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村54个,项目点537处,并计划今年内完成项目村44个、项目点300处。目前,永嘉岩头镇苍坡村、苍南桥墩镇碗窑村、平阳顺溪镇顺溪村等12个村,被列为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重点村。

 

  保护开发矛盾交织


  古村发展何以顺利推进

 

  走进永嘉林坑古村,路两旁的竹木屋舍透着浓郁古风,但部分房屋翻修痕迹略显“突兀”:家家户户雕梁画栋,清一色地挂上“农家乐”“民宿”的牌子,古村商业气息渐浓。这是日前记者随市政协调研组实地调研时看到的画面。

 

  在市政协主席会议上,有与会人员就提出,虽然对历史文化村落的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增加,但在没有合理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推进开发,个别古村的原始风貌已被“操之过急”的开发消磨损耗,村落发展陷入进退两难的瓶颈。

 

  在一些地方,保护历史文化村落这件事变得困难。乐清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仙溪管理所所长张仁俊说:“村民有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古宅保护与此相冲突,所以他们就在古屋上搭建违章建筑,甚至故意破坏村落设施,导致文物和古迹加速损毁、消亡。”永嘉岩坦镇党委书记徐翔同样感到苦恼,他透露,岩坦镇也努力兼顾村民安置与村落保护开发工作,使安置房修旧如旧,保持原始风貌,但该方式大大增加成本,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成为新的“拦路石”。

 

  为遗产撑起保护伞


  地方性法规有望明年出台

 

  瓯海区泽雅城郊休闲旅游区规划建设局局长陈冬成说:“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必须规划先行,根据每个村落不同特点编制规划,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剖析产业优势,为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科学、细致、个性化方案,从而避免‘边开发、边破坏’和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胡念望补充道,规划中还应注重保障村落原住民的基本利益,进一步调动他们参与保护开发工作的积极性。

 

  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获悉,计划明年出台的《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目前正处于前期调研阶段,调研组自今年6月以来先后对苍南、永嘉、乐清等地的历史文化村落开展实地调研,并计划本月底前往瑞安再次调研。

 

  “这部计划制定的法规中,对村级保护条目的制定是考验立法能力的重点,也是基层群众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办公室主任詹应区表示,每年的市人代会上,都有不少人大代表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提建议,呼吁市级层面统筹推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希望这部地方性法规出台后,能对基层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作提供全面、科学的指导和规范,为宝贵遗产撑起保护伞。”詹应区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