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博物馆明年底在沪试运营

  据《劳动报》报道,昨天,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席托马斯·维克特到访上海体育学院,出席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陈展设计方案汇报会议。记者获悉,目前博物馆建设已经进入桩基施工阶段,预计至2017年底建成并开始试运营。

  “兵乓球”作为国球,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更是圈粉无数。据了解,目前国际乒联现拥有222个成员国,是世界第二大单项体育组织。2013年5月,国际乒联宣布将位于瑞士洛桑的乒乓球博物馆迁往中国上海,原国际乒联博物馆内的藏品也搬迁至上海新建场馆内。这座有13年历史的博物馆拥有与乒乓球运动相关的各类藏品约7000余件,其中包括一些珍贵的乒乓球运动早期物品,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乒乓球运动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轨迹,对传承乒乓球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它的迁移也标志着以乒乓球运动为中心的文化平台向上海转移。

  按照“二馆合一”的原则,本市将国际乒乓球博物馆和原已确定的中国乒乓球博物馆进行整合建设,在世博文化博览区择址建设国际乒联博物馆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建成后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是公益非营利性、唯一性、永久性机构,也将成为第一个引入中国的国际级体育类专业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建设已经进入桩基施工阶段,预计至2017年底建成并开始试运营。

  据了解,为了更好的做好该馆的陈展设计,上海体育学院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进行陈展概念设计工作,并多次听取教育、文化、体育、艺术、宣传等各领域的专家意见。在昨天的方案汇报会上,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席托马斯·维克特说希望今后的乒博馆能利用现代多媒体新技术、突破传统、增强展品观赏性,让观众在这里求到知识、寻到乐趣,体验乒乓运动的魅力。

  同时,他向乒博馆捐赠了包括所有顶尖运动员签名的2016里约奥运乒乓球、全体男子和女子获得金牌的团队签名的大型球拍、丁宁签名的单打决赛用球等七件巴西里约奥运会的珍贵藏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