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博物馆:讲不尽的南海故事

  一间博物馆讲述的是传奇般的史实,展陈的是厚重历史的分层。作为一间以南海为主题的博物馆,国家南海博物馆面朝大海,讲述着这一方水土上的故事。

  国家南海博物馆的概念设计方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的华南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以“丝路逐浪、南海方舟”为设计主题,结合了海南黎族船型屋、渔网、海浪等地方文化和海洋文化元素。

  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以“一带一路”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精神为主旨,突出展示“南海人文历史、南海自然生态、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4个主题。

  在9月14日的入藏仪式上,国家南海博物馆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董琦用“三个亮点”为观众们描绘出极富南海特色的国家南海博物馆。

  “第一个亮点就是 荟萃南海 .”董琦介绍,国家南海博物馆未来将有6个陈列展览,包括“南海自然生态陈列”和“南海人文历史陈列”两个基本陈列;两个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专题展览:一个是全国多个省、市多家博物馆共同合作组织的综合型展览“海上丝路展”;另一个是南海海域的水下考古成果展。

  另外还有两个引进展览:从马来西亚引进的马来西亚航路展,以及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对话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即从欧洲通过海上丝路来到中国、来到故宫的精品文物展览。

  第二个亮点是“古今并重”。“在这里,大家不仅可以看到过去的历史,也能够看到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这些环境、历史的保护。与此同时,不仅能够看到对人文历史的充分展示,还能够看到三沙建设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董琦说。

  第三个亮点则是“相互辉映”。在国家南海博物馆,悠久的人文历史与鲜活的自然生态相互辉映。“走过这么多的博物馆,一个博物馆能专门用很大的一个展厅来展示当地的自然生态,这很少见,也很吸引人。”

  董琦表示,在国家南海博物馆未来的规划当中,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也占据重要位置。数字博物馆将通过资源数字化向公众进行宣传展示。国家南海博物馆专家组成员、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书记兼副主任张威说:“现在进入 互联网+ 时代,有些文物也可以放到网上向公众展示。”

  此次入藏的7万多件藏品中,陶瓷碎片标本占主要部分。这些碎片跨越了宋、元、明、清多个朝代,张威建议可以在展陈中,利用这些碎片制造一些重要“场景”,让人们联想到当时有多少瓷器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输。“它们可以让大家联想到很多故事,虽然是小瓷片,但是背后蕴藏的文化意义要开发出来。”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