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破损严重的墓碑为何颇具价值
2016-09-19 10:27:01 作者:陈爱红 来源:宁波晚报 已浏览次
日前,镇海籍中国近代医学名人余云岫先生的墓碑被发现,墓碑是沙孟海、冯贞胥和钱罕三人联手之作,业内人士认为它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
“石柱”上有沙孟海书法
镇海区文保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早在2009年,镇海澥浦浦余严村附近的房屋进行拆迁时,有人发现一所房子的“石柱”上有“鄞沙文若”等字,“沙文若”就是沙孟海(1900-1992)。沙孟海原名文若,字孟海。当时澥浦镇政府回收了这些“石柱”,它们被堆放在澥浦镇郑氏十七房景区的石料堆场里。
今年9月12日,石料堆场被清理时,镇海区文保所的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随着堆积在上层的石料被清理走,四根梅园石材质的“石柱”显露出来。工作人员将它们拼放在一起,它们原来是一个整体。仔细辨认上面的字迹,工作人员发现这竟然是镇海籍中国近代医学名人余云岫先生的墓碑!更让人惊喜的是,该墓碑是民国时期宁波三位名人的联手之作!
这块墓碑高3.1米,宽1.2米,厚0.4米,被纵向截成4块。正面由鄞沙文若举题“云岫余君寿藏”,落款时间为民国二十三年(1934)七月,为楷书阳刻,字径约30厘米。笔画勾勒遒劲有力,笔势雄健洒脱,颇有大家风范。背面为“慈溪冯贞胥撰慈溪钱罕书”的余云岫妻“镇海刘夫人墓表”,落款时间为民国二十三年(1934)六月。书法笔触瘦劲灵秀,端庄典雅。
墓碑上出现四位名人名字
镇海文保所的工作人员介绍,余云岫(1879-1954)是镇海籍近代医学名人,他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学医,学成后归国,写有《药理学》《余氏医述》《十三经病疏》等专著。
宁波服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李本侹业余从事地方文史研究,也是沙孟海研究会会员。他说很多人对沙孟海先生并不陌生,但是不一定知道钱罕、冯贞胥和余云岫三位是何许人。李本侹介绍说,余云岫不仅是镇海籍的医学名人,也是章太炎先生的弟子,而且善画梅花。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与沙孟海相识。沙孟海不仅为他刻过“云岫大利”、“依然旧风味”二印,而且,沙孟海在上海修能学校任教时,当时有人得了天花全校放假,余云岫特意为沙孟海等十多人打了牛痘疫苗针。因此,沙孟海为余云岫写墓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撰写墓表的是沙孟海的老师冯君木先生的长子冯贞胥(1901-1977),曾受学于钱罕、虞含章、王和之等人,解放后,他任职于中华书局北京编辑所。冯贞胥善写文章,宁波现存有多块他撰写的碑记。而书碑的钱罕(1882-1950)更是近代浙东书坛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对文字声韵之学研究极深,尤擅书法,他早年师从于著名书法家梅调鼎先生,遍临唐以前诸名碑。所书写的碑石,每一块都各具风貌,独步一时。近代金石书画泰斗赵叔孺对他的字评价很高,说他的字“天资卓绝,下笔幽雅,无时下之俗”。
墓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余云岫先生1954年病逝,而碑文上的题书时间是1934年,这是什么原因?镇海文保所的工作人员说,从墓碑背面的文字可以看出,墓碑是在余先生生前就写好的,因为余先生的夫人先去世了,就在背面写了夫人的墓表先行安葬。目前文物部门已经将碑文拓下来,准备进一步研究。
李本侹一直在关注沙孟海先生的早期作品,他说根据碑文上的时间,应该是沙孟海早年所作,我市现存沙孟海中年以前书写的碑刻作品20余件,其中约一半是其所题的墓碑。通常墓碑上的每个字尺寸较大,在没有复印机的年代,都是按照1:1的大小写就的,足见书写的功力,特别是对沙孟海这样的书法家,其所写的榜书独步天下,早期的作品对于研究沙孟海的榜书艺术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