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文遗址到博物馆

  自1992 年4 月,全国人大通过《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决议》以后,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在举世瞩目的三峡文物保护工作中,被列为重中之重。这是迄今世界内河水下文物保护中涉及工程技术学科最多,难度最大的项目。2009年5 月18 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遗址类水下博物馆落成。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涪陵区,距重庆主城区100 公里。占地总面积11333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433平方米,展区建筑总面积4580平方米,分为水下题刻和地面陈列馆两部分。

  白鹤梁水下题刻的价值举世注目。白鹤梁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与乌江汇合处。石梁全长1600 米,平均宽15 米,因早年常有白鹤群集梁上而得名。白鹤梁题刻始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其后千余年来刻石不断,共有165 余幅,其中以72 个枯水年份的长江水位资料题刻最具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题刻书法集篆、隶、行、楷、草各体,颜、柳、苏、黄等各家,世称“水下碑林”。1988 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 年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3 年获全国4A级旅游景区,是重庆市重点打造的六大精品景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体制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2010 年12 月31 日,重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增设1 个内设机构,即:白鹤梁保护管理处,对外挂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牌子,编制10 名。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集聚了较强的学术研究、文物保护、陈列设计制作力量,积累了丰富的博物馆管理运行经验。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纳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管理体制,大大提升了该馆的保护、利用功能。

  白鹤梁题刻保护是首要工作。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在水下遗址保护无先例可循、可借鉴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国家文物局、重庆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补助专项资金3349 万元,于2014 年实施白鹤梁题刻保护体灯光改造工程,整改参观廊道观察窗及玻璃,文物保护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15 年白鹤梁题刻文物本体和保存环境监测项目立项获国家文物局批复,保障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科研工作。2012 年,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采用国家863 在水下视觉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水下照明,以达到能清晰观察刻在岩石上的字迹的目的。为了妥善保护水下石刻文物,防治水下题刻病虫害及生物膜滋生,与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合作,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挂牌设立“重庆大学白鹤梁水下文物环境保护科研基地”,监测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题刻保护体内水质情况,提出运行管理建议及水环境改进措施。2013 年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编制白鹤梁题刻保护体水环境监测及灯光改造方案。与此同时,还自主研发安装了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达到空气质量监测展区基本全覆盖。开展《白鹤梁题刻水下光场能量分布研究课题》、《白鹤梁博物馆建设及开馆运行以来运营与管理研究课题》项目,建立与专业科研团队合作开展水下科研保护的长效机制。

  精心展陈为社会教育服务。2010 年4 月24 日至8 月20 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开馆试运行,期间接待观众42513 人次,免费讲解1408 场,门票收入达12.15965 万元,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外国友人的高度赞誉。2015 年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长江》大型纪录片、《新三峡》专题纪录片,台湾中视《大陆寻奇》栏目纪录片相继对白鹤梁进行了专题报道,香港卫视港视早新闻、重庆卫视等电视媒体也作了相关报道;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刊登了白鹤梁的专题报道。自开馆运营到2015 年,接待观众量达到104.5171 万人次,门票收入1480.87 万元。2015 年荣获中央电视台《新三峡》栏目评选的30 佳“新三峡旅游新景观”殊荣。荣获“2015 新重庆·巴渝十二景——人文胜景”的美誉。

  努力提升积极申遗。2010 年8 月,国家文物局实地考察白鹤梁,提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须进行提档升级。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于2011 年3月25 日,主持召开了白鹤梁景区提档升级现场办公会议,议定了六项提升工作:一是加强项目管理;二是启动申遗工作;三是打造旅游精品;四是完善配套设施;五是加大营销力度;六是理顺管理关系。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于2011 年7 月11日和2014 年7 月14 日两次闭馆,分别投资1600万元和1315 万元,对白鹤梁相关工作进行了提档升级。通过升级改造,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空调、消防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增设了导览标识、门禁验票系统,水下通风系统、互动区等项目。新增展览和观众活动区面积500 平方米。展陈手法更为多样,参观线路更加合理流畅,基础建设及功能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完成“白鹤梁参观廊道观察窗整改及玻璃更换工程”,提升了水下保护体内题刻观赏效果和清晰度,消除了安全隐患。

  目前,博物馆已完成白鹤梁水下保护体内题刻目录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加强了遗产地监测体系建设工作,为“申遗”奠定基础。编制了《重庆市长江白鹤梁题刻管理办法》,由重庆市政府于2014 年2 月1 日正式颁布实施,进一步强化了白鹤梁题刻依法保护管理的力度。加强与其他预备名录遗产地交流合作,保障“申遗”信息互通。2014 年,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成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遗产地联盟第一届理事单位。“白鹤梁题刻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成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唯一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的同类项目。先后在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召开了白鹤梁题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了白鹤梁题刻拓片展,加大了白鹤梁申遗的宣传力度。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