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有个处处是“文物”的村庄 曾是抗战时的“小延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随处可见的“文物”。金陵晚报记者 林巧芬 摄

 

  见过了遍地开花的美丽乡村,很多市民已经习惯了农村的现代化,不过也因此少了一份原生态的体验。近日,记者无意间走进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村李巷自然村,竟被这里迷住了:环绕整个村庄的水利有宏村原始版的感觉、数十栋有着近百年时间的老房子散发着历史的气息、作为抗日根据地中心的这里仿佛还能听到炮火的轰鸣……走在李巷村,感觉路边的每一块石块都透着沧桑的味道。

 

  村子里处处是“文物”

 

  李巷村的位置并不好找,甚至可以说偏僻,从白马镇到村里有当地人带路也要拐来拐去十几分钟才到。一进村庄,就能发现这里一切保持得很“原生态”,崭新的楼房很少,大多数还是低矮的民居。“这个村有好多房子都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因为较为偏僻,反而保存得很完好。”白马镇工作人员介绍说。

 

  记者看到,这些老房子大多数是泥墙的房子,有的已经倒塌得只剩下一面墙,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房子要用木头顶住墙体才能维持。村子的水泥路很干净,道路两侧不少石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有些石块在水渠上被当成了一座小桥;有些石块类似古代的上马石,侧立在巷子口; 有些石块应该是以前的石碾等生活工具,“退休”后散落在各个角落……在李巷村,不管是老房子还是散落的石块,都能给人一种独特的历史感。

 

  曾是抗战时期的“小延安”

 

  在李巷村,记者注意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一条小水渠环绕着每家每户的屋前屋后,水渠没有经过休整,就像原始版的宏村的水利一般。村里不少屋子依水而建,咋一看,像水乡一般。而在村头,一个大池塘成了村里人洗衣服的聚集地,池塘边的洗衣板被刷得一尘不染……走一趟李巷村,仿佛带你回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抗战时期,溧水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在李巷村,这个偏僻的小乡村是抗战时期溧水乃至苏南的“小延安”,苏南新四军无数抗战指令和苏皖区党委无数政令从这里发出。因此,村里现在仍保存着陈毅、李坚真、江渭清、钟国楚等人的旧居。

 

  记者了解到,因资源丰富又别具特色,李巷村即将进行红色旅游项目开发,将李巷村打造成“红色李巷·水韵文村”。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