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拍市场“两极趋势”煎熬拍卖公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前,电视主持人鲁豫走访王健林的办公室,国内首富的豪华艺术品收藏瞬间引爆“朋友圈”刷屏,文物艺术品收藏也再次引发话题关注。相比风起云涌、变化莫测的“股市”“楼市”,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近日与Artnet全球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第四份《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以下简称“年报”),深度解析2015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拍卖市场的表现。通过这份年报,长江商报记者采访了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王运明,为您解读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

 

  国内拍卖市场延续低迷状态

 

  根据年报,2015年,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延续了2014年的下滑趋势,总成交额同比收缩19%,下调至44.8亿美元(291.3亿元人民币),跌破2012年以来低点。同时,受中国大陆市场收缩的影响,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拍卖成交总额进一步回落,较上年减少9%,降至71.3亿美元(463.1亿元人民币),但在全球艺术品拍卖总额中所占比重仍然高达32%.

 

  与内地市场相反,海外地区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在2015年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26.4亿美元(171.8亿元人民币),规模超过中国内地地区成交额的一半。

 

  海外市场拍品的平均成交价格同比增长8%,达到5.4万美元(35.2万元人民币),为4年来最高水平。中国内地地区2015年平均成交价格为1.7万美元(11.4万元人民币)。

 

  纵观2015年,持续数年调整的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仍然没能走出困境。王运明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感慨,2015年应该是“中国拍卖业遭遇的最冷一年”。 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显示,2016年春拍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为243.6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3%,这也印证了2016年春拍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基本保持稳定这一判断。

 

  海外市场“逆市”上行稳健增长

 

  总体来看,全球范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规模已接近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总额的三分之一。过去十年来,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几经起伏,其规模已经足以影响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格局。而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持续在成长,自2009年以来市场规模增长了4倍,而2015年,海外市场更是一反内地市场的下行趋势,呈现稳健增长。

 

  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拍卖市场上始终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这一收藏板块真正引起世界瞩目、甚至发展到足以影响全球拍卖市场走势的规模,其历史不到十年。

 

  回首2007年至2009年,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总额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滑了32%,降至99.0亿美元(676 .3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市场却在短暂下调后迅速回升,总体提高了3%,达到33.3亿美元(228.1亿元人民币)。

 

  200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大幅提升,达到了34%,并持续攀升至2011年的41%,跻身世界主要艺术品市场之列。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流动资金减少,以及市场自身的结构调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自2012年起进入了波动期——成交总额在2012年同比下滑46%,并在小幅回升后进一步下调至2015年的44.8亿美元(291.3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海外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09年后稳步回升,虽然2015年市场经历了小幅下挫,但总成交额仍然达到172.5亿美元(1119.9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提高了162%.值得一提的是,做出贡献的就是中国瓷玉杂项板块,该板块是推动海外中国文物艺术品成交量与成交额增长的主要因素。

 

  拍卖行业面临“洗牌”格局

 

  王运明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中国艺拍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两极趋势”:高端市场继续火爆,中端市场无人问津,低端市场逆市增长。

 

  年报显示,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中端市场(成交价格在50万元人民币到10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拍品数量同比上年减少了45%,而超高端市场(成交价格在5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拍品数量则同比上年增加超过200%,低端市场(成交价格低于50万元人民币)在拍品数量上所占市场份额增长至96.6%,达到5年来最高水平。

 

  另外,2015年中国大陆有274家企业举办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较上年减少18家,这是近5年来中国大陆拍卖企业数量首次出现下降。

 

  在市场持续调整的情况下,面对高额的成本,许多中小拍卖公司不得不少拍,甚至停拍。王运明分析,征集不到好的拍品也是造成停拍的主要原因,许多中小型拍卖公司没有过硬的拍品,不如不拍。在市场寒冬期,竞争激烈,货源征集难,买家出手谨慎,自然淘汰一大批中小型拍卖企业。

 

  王运明说,随着各个中小拍卖行的相继停拍,全国的拍卖行业也面临“洗牌”格局。高精尖的作品和客户资源都被大拍卖公司抢走,而中小拍卖公司难以生存。王运明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来形容拍卖行业的洗牌,“就连中上等的拍卖公司都开始赔钱,更别提中小拍卖公司。竞争既然存在,出局也是在所难免。”王运明推测,这次的市场挤压会迫使中小公司进行结构调整,“中小型公司没必要都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中型拍卖公司可以趋向专业化,只做一个门类的拍卖,而小公司则可以面向大众。”

 

  被誉为“一百年来最重要的中国画”的《云中君和大司命》2016年6月4日在北京保利春拍震撼亮相,最终以2.3亿元成交。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