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省专家联手揭开唐蕃古道申遗序幕
2016-09-12 09:02:15 作者:金石 来源:西安日报 已浏览次
不久前,当百姓们津津有味地观看奥运会比赛时,陕、甘、青、川、藏五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们却忙着为唐蕃古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做准备。他们辗转多地收集资料,为这件伟大而自豪的事尽自己的一份力。
唐蕃古道申遗与国家战略相吻合
一提起唐蕃古道,人们就容易想起1000多年前远嫁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唐蕃古道是一条容易调动起人们情感的神奇之路。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玮研究员告诉记者,唐蕃古道在历史上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道路。现在我们经常讲汉藏一家,唐蕃古道就是汉藏一家的历史证据呀。唐朝的女儿和吐蕃的松赞干布和亲,就是一家人了么。汉族是舅舅呀。唐蕃古道申遗,对沿线地区文化、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密切汉藏关系能发挥非常好的作用,因此必要性非常大。
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研究员认为,五个省区联合起来为唐蕃古道申遗,更有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甘肃省社科院是“唐蕃古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前期研究”发起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谢增虎研究员说,唐蕃古道不仅把青藏高原和内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成为中国和印度、尼泊尔等国家联系的桥梁,唐蕃古道申遗,可以促进我国和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间的国际贸易;唐蕃古道上有1000多年文化交流的历史,是中原文化、尼泊尔文化和印度文化交流的文化大通道,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民间非政府间的贸易,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我国与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同时,可以通过陕西和甘肃、四川,促进青海和西藏一带的发展。这与国家战略相吻合,对于推动西部省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应该是最大的意义。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们开始做这件事情。
遗址亟待挽救性地得到保护
“已经开发的唐蕃古道遗址保护得很好。” 陈玮说,但是还有些没有开发的,人们虽然知道那些是历史遗迹,但是没有进一步挖掘。就像唐蕃古道青海这一段,古代城墙遗迹很多,但还没有得到重视,没人深入研究。
谢增虎透露,他们已经做了实地调研,走了甘肃、青海一段,有的遗址保护挺好,但有的现状不是很理想,有些古迹的修复问题比较多。再一个,像炳灵寺以前有古渡口,后来由于修水库就没有了。
在张燕眼里,唐蕃古道上有很多文物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对我们历史是个印证、是一种补充,非常珍贵。但她在以往的考察中了解到,对唐蕃古道遗址保护忽略得比较多。因为唐蕃古道许多地方在偏远的深山老林之中,道路不通达,旅游没有深入进去,所以没有引起这些地方人的重视。这些地方的老百姓,不知道这些遗址的价值,有的人把石雕搬回家,做了门墩或做了马槽,有的对遗址乱砍乱挖,破坏性比较大,很多有价值的遗址就这样消失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就这样没有了。因此张燕认为,这些遗址、文物,急需挽救性地得到保护。通过申遗,可以大面积地把它们保存下来。因为纳入世界遗产, 就会得到国际有关组织的帮助和监督,就不能随便破坏。即使申遗不成功,通过这个过程把遗存遴选出来,也可以纳入地方文物保护单位。不管怎么说,申遗对于西北偏远地区,特别是西南文化遗存的保护来说是一件好事。
是对古丝绸之路申遗的补充
青海省范围内的唐蕃古道线路近2000公里,是最长的一段。陈玮认为,唐蕃古道申遗可以丰富西部旅游内涵,扩展旅游外延。青海自然风光比较多,但是历史遗迹开发的不多,不像陕西有华清池、大雁塔,特别是有秦始皇兵马俑等许多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遗产景点。通过唐蕃古道申遗,把文化遗产开发好,可以促进青海旅游业,拉长人们在青海的旅游时间。
“唐蕃古道申遗成功,对我们西部的旅游发展肯定有好处。” 谢增虎说。
张燕注意到,过去陕西列入世遗的只有秦始皇兵马俑一项,古丝绸之路申遗后陕西世界文化遗产景点就达到8处。她因此认为,外国人很看重世界文化遗产数量。陕西号称文物大省,西安号称国际旅游城市,如果只有一处世遗,肯定影响在全国的排位,排位不一样,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就不一样。唐蕃古道是唐朝进入吐蕃很重要的通道,现在还在使用,唐蕃古道申遗具有现实意义,是对古丝绸之路申遗的补充。通过申遗,可以把丝绸之路申遗未纳入的唐皇宫兴庆宫、大震关等重要遗址考虑列入。
目前虽然在唐蕃古道上有游客,但缺少服务设施,线路不清,耗时、耗力,走完以后游客迷迷瞪瞪,搞不清历史,收益不大,也没有安全保障。政府只有得到可靠的研究成果,才会为一条旅游线系统建设配套设施。通过申遗,可以使唐蕃古道成为新的配套设施完善的旅游线路。总之,唐蕃古道申遗,可以促进旅游事业,从而使沿线百姓安居乐业。
陕西境内唐蕃古道就有三四条
唐蕃古道的具体线路,目前社会上说法不一,有的认为直接到玉树,然后进入西藏。2006年,记者随队采访的“接文成公主回娘家”的“梦怀长安古城,重走唐蕃古道”活动,就是走的这条路。但有的人认为,要通过四川石渠,然后到囊谦,再进入西藏。
陈玮认为,这有主道和临时道之分。
谢增虎说,线路上的多种说法,是因为当时记载不清晰,这两种说法都有证据。另外,当时不仅有官道,还有民间线路。所以这次前期研究,要以官道为根本,再加上非官方的文化和经济交流线路,将有关线路都纳入到这个网里边,有主有辅。这就把唐蕃古道申遗提升到更宽的层面,对旅游、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就更好一些。
张燕等人通过初步查阅资料了解到,陕西境内的唐蕃古道就有三四条。张燕介绍,这次前期研究,首先是要搞清楚具体线路,哪条是主线,哪条是辅线。其次,这些线路上有哪些遗存,都保留有哪些东西,完整不完整,它的历史如何。比如说这个驿站哪年建的,谁经过过,到底是不是文成公主走过,都要作考证。再次,设计一条旅游线路。这条旅游线路并不一定局限于某一条线,而是取最精华,也就是说,这条古道虽然过去可能是主道,但是没有什么遗存了,设计旅游线路的时候就尽可能避开。哪条辅道遗存多,就拐到辅道上去,把有历史价值的点串连起来。没有实物性的东西,申遗也很难。
联合申遗成功几率更大
古道类的申遗项目现在较多,同在西部的茶马古道提出申遗已经过去七八年了,还没有成功,唐蕃古道申遗有多大把握?陈玮认为, 绵延3000余公里的唐蕃古道影响虽然非常大,但申遗肯定也要费周折,不会一帆风顺。
在张燕看来,唐蕃古道申遗还是有一定优势和可能性的。唐蕃古道限定唐朝入吐蕃的古道,时间明确,限定在唐朝期间;起点为长安,终点为拉萨,也很明确,因此有利于鉴定。同时,唐蕃古道被誉为中国七大奇迹 、联通我国西南友好邻邦的“黄金路”“丝绸南路”、承载汉藏交好和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中国古代三大通道之一。正因为申遗本身都有冒险性,就要做好前期研究工作。
谢增虎说,唐蕃古道申遗肯定会遇到困难,在我们国内来讲,可选的申遗项目确实比较多;在国际层面,每年给每个国家的名额就一项,顶多两项。但是我们吸取丝绸之路等申遗的成功经验,5省联合做这个事情,前期研究成熟以后,通过中国社科院交到国家层面,由国家推进这个事情,甚至与印度、尼泊尔国家联合申请,这样成功的几率更大一些。我们的前期研究,实际上就是从学术层面给政府提供一个唐蕃古道申遗的可行性报告。因此,我们前期研究要立足于申遗,挖掘出唐蕃古道上具有的重要意义、普遍价值、显著特色、唯一仅存的文化遗产及其内涵,为下一步申遗提供基础支撑。
两三年内完成报告
什么时候唐蕃古道能正式申报世遗?
陈玮回答,最后申遗,还要政府出面。我们学者前期进行调研,拿出历史依据。按计划,前期各省调研于2017年完成。
“前期研究看着很庞大,但它是分工协作,分到各省社科院,量就不大了。”张燕说,陕西省社科院只承担陕西省境内的一段研究,而且前期研究成果比较成熟,就是秦岭一段要费点力气,其他很快,所以明年就能完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主任雷闻研究员告诉记者,唐蕃古道申遗前期研究,由中国社科院牵头,具体工作由各个省区社科院做,大约需要两年。中国社科院把这个项目和他们的一个国情调研项目结合起来做,他们已经实地考察了前边一部分,计划明年从日月山出发,考察下一段。
谢增虎介绍,前期研究定了两三年的规划,甘肃省社科院做得早一些,去年就向省上打报告立了项,今年动员国家社科院和其他省联合起来做。今年各省开始组织课题组,向省上申报,明年一年是工作重点,后年每个省先形成分报告,再交到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院做成完整的总体报告,再交到国家层面,然后再做补充调研之类的工作。
各省十分重视唐蕃古道的申遗
“唐蕃古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前期研究”甘肃课题组首席专家谢增虎说,五个省的社科院还有国家社科院对唐蕃古道申遗都非常积极。甘肃省很重视,去年很快就批准了立项报告,拨了款。甘肃省社科院院长王福生和副院长安文华两位领导负责前期研究指导工作,从丝绸之路研究所和哲学社会学研究所抽调9名成员组成课题组。
今年6月24日,唐蕃古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前期研究项目协调工作会议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局长马援主持,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五院的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共计20余人参加了会议。8月8日,又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举行了唐蕃古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前期研究项目启动仪式。
陕西课题组首席专家张燕说,各省社科院都很重视唐蕃古道的申遗。6月24日的会议,四川去了4名专家,会后他们租车去甘南考察,希望能将甘南旅游和四川连接起来;西藏社科院的领导非常希望能把这个项目做成功,提出了很多良好的建议;陕西省社科院也已确定了4名课题组成员,已经开始搜集文献资料。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