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解禁拍照前途未卜
9月1日起至12月1日,台北故宫博物院试行开放拍照、摄影。图为参观者正在认真拍照。吴景腾摄
台北故宫9月起解除禁令、开放摄影,虽然说是“试办”3个月,也引起台湾社会大讨论,结果毁誉两极。
支持者欢天喜地赶到故宫,对着知名宝物拍拍拍,在朋友圈晒晒晒。有人表示世界不少大博物馆都开放拍照,此次台北故宫解禁是前进了一步。也有人就此批评台湾的禁止文化,认为台湾人从小就知道故宫“禁止拍照”,但不知道为什么禁止拍照,更不知道开不开闪光灯对文物的影响是什么。博物馆教育也如台湾多数的被动式教育,只告诉禁止什么,而不告知为什么禁止;教育的重点在守规矩,而且是不知其所以然的规矩。这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也不能引导对博物馆和文物的感情。
反对者痛惜:“守了几十年的文物,毁了!”画在纸、绢上的中国古画不能和西方的油画相比,比油画更脆弱,极易受到光的损害;虽然玉器、瓷器受影响较少,但开放摄影后,围着照相的人不断,特别是一些知名文物,观赏的人反而难以靠近,文物变成拍照景点,令不少文物爱好者叹息。有学者撰文称开放摄影是打开“潘多拉盒子”,让进入博物馆的初心变质,还没看到文物,没有思考和感动,只想举起手机或相机将影像存进数字档案,以“我拍故我在”的心态对待文物。这会影响观赏者的“内心模式”,大量的拍照和艺术复制品会令宁静、投入、无我的博物馆观赏氛围解体。
此次台北故宫开放摄影是“试办”,之所以要试,大概源于过往失败的经历。台北故宫2006年曾开放过摄影,但因为导致秩序混乱、参观品质下降而停止。此次新上任的台北故宫院长林正仪表示,再解禁令是要吸引年轻一代进博物馆,拍照特别是手机拍照已成为年轻人的习惯,开放拍照是培养年轻人与文物感情的手段,禁止拍照只能增加他们走进博物馆的阻力。“这一代观众如果不上博物馆,博物馆的未来如何营运?”林正仪说,只要爱上文物,自然会放下相机,凝视静赏文物之美。
记者曾在台北故宫看到过拍照的大陆游客被工作人员和当地参观者劝阻甚至嫌弃,有工作人员坚持检查相机,坚持亲眼看到删掉照片。现在虽然台北故宫解禁拍照,但大陆游客也要留意解禁是“有条件的”,即不能使用闪光灯、不能使用自拍杆、不能使用三角架、不能团体和文物合影,有70件文物包括王羲之作品、《清明上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等仍标注“禁止拍照”,周五、周六夜场也禁止拍照;如违规会被劝阻,不听劝阻有可能被带离展场。
因为是试办,有舆论认为这是新官上任之火,试办3个月熄火重禁大有可能。试办选在9月开始,因为暑假刚过,参观者相对减少,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都“出差”外展,明星文物造成拥堵的风险降低。就算试办成功,拍照时光线不足难免自动补光,闪光难以禁止,博物馆内闪光频频,不仅伤害文物,对观赏者也是打扰。一位导游向台湾媒体表示,虽然一再强调请客人拍照时关掉闪光,但实际上难以禁止。很有可能“试办”不成功,将来还要对游客“碎碎念”“禁止摄影”。
也有人指出开放拍照是无奈之举。台北故宫新任院长承认,今年8月的参观人数掉了7万,9月还可能继续掉,10月本是大陆游客参观故宫的旺季,但今年以来大陆团少了四五成,旺季的落差会更大。现在大陆游客团进团出台北故宫已不需要配额管制和排队,再加上开放拍照和免费时段等举措,就是要保住参观人数。
开放摄影,到底是福利还是劫数?穿越千年幸存的宝物,有可能禁不起“试办”,冒不起风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