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佛教空前发展 河阴兴国寺见证昔日盛况

  在郑州西北方向,有个著名的大师姑遗址,遗址的北边,有个神秘的寺院叫河阴兴国寺。据荥阳文物保护中心提供资料,大师姑村河阴兴国寺位于荥阳广武镇大师姑村北,北邻索河,寺院坐北向南,现存山门和大殿。大殿山门,面阔3间;大殿面阔5间,长14米,宽8米;硬山布瓦顶,前出廊,檐下枋上饰鹿、仙鹤、花卉等彩绘图案。

  此寺历史悠久。民国《河阴县志》载:“兴国寺在县东南十五里大师姑。《申志》:宋太平兴国间建,明洪武元年僧宏能重修。” 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是北宋君主宋太宗赵匡义的一个年号。赵宋时期,汉传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大师姑兴国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宋代政权建立之后,一反前代后周的政策,给佛教以适当保护来加强国内统治的力量。建隆元年,先度童行八千人,停止了寺院的废毁。继而又派遣沙门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去印度求法,使内官张从信往益州(今成都)雕刻大藏经版。

  这些措施促使佛教传播逐渐恢复和发展。以后宋代各帝对佛教的政策大体未变。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度童行达十七万人。五年(980)中印度僧人法天、法贤、施护先后来京,因而朝廷设立译经院,恢复了从唐代元和六年(811)以来久已中断的翻译。太宗还亲自作了《新译三藏圣教序》。

  众所周知,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儒教、道教并列为中国三大教,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道德、音乐、雕塑、美术等各个文化领域,都产生了诸多深远影响。当代著名的史学家范文澜曾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的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佛教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佛教经过唐末、五代两次劫难,以及朝代更迭的战乱,佛教经典散失严重、大量寺院被毁、大批僧侣受到迫害,后周时期的佛教几乎到了衰落凋敝的地步。

  官方支持是佛教能够盛行的重要原因。在文化大繁荣的两宋时期,皇帝中就有不少人撰写文章或诗歌赞颂佛教,甚至注释佛经,弘扬佛法,著名的有宋太宗著的《妙觉集》。

  此外,相当多的朝廷重臣和文坛领袖也热衷释典,研究佛学。北宋时期“士大夫多修佛学”“崇道教、兴佛法”“营佛事、创梵宫”成为时代风尚。北宋后期的士大夫社交圈子里,几乎出现了“不谈禅,无以言”的状况。

  文人士大夫对佛教的信仰和推崇,也影响到了民间。宋代佛教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从唐以前的贵族式经院佛学开始深入社会生活,自上而下地走向民间,佛教的教义、修行方式逐渐简易化和平民化,“家家观世音,处处弥陀佛”的景象自此产生,佛教真正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如星辰般在大宋历史的长空中熠熠生辉。

  如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的汉传佛教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佛教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相生,互相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文化已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慈悲、向善等教义依然受到大家的认可。佛教传承过程中留下来的梵乐、建筑、绘画、雕刻等历史文化遗产,也成为后世子孙宝贵的财富。

  大师姑兴国寺自建立以来曾几度兴盛,寺内现保存有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八棱经幢1座,宋、清代佛教造像多尊及一批清和民国时期的碑刻等文物,这些都是兴国寺兴盛的见证。

  1987年5月6日,荥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荥阳县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6月3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