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用“文房四宝”布局古村

  “南宋时,与朱熹父亲同科进士的余道潜,辞官隐居婺源,来到这里建村。”日前,笔者来到“文房四宝”村落婺源县沱川乡篁村,随行的乡土专家潘宝兴介绍说。走进篁村,但见一座连绵青山如同“笔架”,山下稻田就是“宣纸”,村头凿一口半月形“墨池”,村中祠堂坡上植棵红豆杉“毛笔”。整个村落精心布局,相映成趣。

  行走篁村,但见“背包客”“写生客”“摄影客”络绎不绝。“听说文化大师余秋雨曾到访这里,我们也是慕名而来。”北京游客汪紫薇说。像她一样,游客或在鱼塘垂钓,悠然自得;或在农庄吃茶,谈笑风生。如今,随着无数游客到访,作为一个“零门票”景区,如何保护好篁村这个传统村落?沱川乡突出田园风光、生态农业、乡村文化特色,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优化居住环境,进一步扮靓篁村。

  科学规划,是保护篁村的前提。近年来,沱川乡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制定篁村发展规划,保护好古村、古建、古桥、古驿道,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古宅民宿,让古建资源“延年益寿”。同时,在公路沿线种植金杯菊、蝴蝶花、桂花等多种苗木,更好地美化村庄环境。为推进村庄绿色发展,篁村还制订完善“清洁家园”村规民约,建立沼气池、杀虫灯、草坪灯等,普及推广清洁能源。同时,落实“河长制”,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购置垃圾清运车和垃圾箱,聘请专人对主干道、河沟、垃圾投放点进行维护。

  为促进村庄精神文明建设,篁村积极搜集村里的历史文化故事和典故传说,并以书法绘画背景墙的形式,在村庄合理展现。同时,开办以村史村贤、好人好事为内容的道德讲堂,激发村民的善行义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今,通过扮靓“文房四宝”村落,篁村粉墙黛瓦与水光潋滟、古树名木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并发展了古村旅游和茶叶、玉米、西瓜、蔬菜、雪梨等特色农业,形成了“山上茶叶、山下蔬果,田间休闲农业、村中农家体验”的产业发展格局,有效地促进了旅游扶贫,人均年收入上万元。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