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贺兰山岩画遭洪水冲击 岩壁岩画基本完好
2016-09-05 13:11:33 作者:李佳霖 来源:中国文化报 已浏览次
8月21日夜间到22日凌晨、22日夜间至23日凌晨,宁夏贺兰山沿山部分地区出现连续强降水,引发贺兰山东麓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县、石嘴山市平罗县沿线20多条沟道发生洪水。位于贺兰山东麓贺兰口附近的贺兰山岩画景区内的岩画,也遭受到洪水冲击。目前,岩画受损的情况已摸清,景区也已对公众正常开放。
贺兰山岩画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王永飞对记者表示,岩壁上位置较高的岩画,包括25米高的“太阳神”没有遭到洪水破坏。位于岩壁底部的部分岩画被山洪中夹杂的石块撞击,有100多幅有划痕,所幸没有造成岩画本体的大面积创伤,基本完好。道路两侧的10多幅被洪水冲走的单体岩画,也于8月25日全部找到。“电力设施、输水管线、通信设施、光纤、指示牌等,2000年以来建设的基础设施几乎全部被洪水毁坏。”王永飞说。
针对网友“景区修建的栈道、围栏等设施,导致流水不畅造成岩画损失”的质疑,王永飞表示,景区的围栏和栈道,其实在此次洪水中起到了保护岩画的作用。“石头砌成的栈道对洪水起到了缓冲作用,缓解了岩画受到的冲击。在清理过程中,很多单体岩画被卡在围栏中,因此避免了被洪水冲走,围栏周围也成了随后工作人员寻找散落岩画的重点区域。”王永飞说。
“日常更多注重保护文物以及其周围环境。我们将吸取这次山洪灾害的经验教训,景区恢复时将以洪水的流量、水位、洪峰等为依据,做好科学规划,最大限度规避风险。”王永飞对记者表示。
这次洪水对于贺兰山岩画有忧也有喜:在贺兰口沟口西侧的岩壁下方,在被冲毁的景区栈道下,景区工作人员新发现了两处共7幅岩画,其中5幅比较清晰,2幅相对模糊。
王永飞介绍,专家对岩画进行辨认后,发现其中4幅是人面像岩画,3幅是符号岩画。有一幅人面像与以往发现的“太阳神”人面像有所不同,它是由植物和人面结合而成的,此造型是第一次发现,其文化内涵有待考证。
“在世界环太平洋地区分布的11个国家和地区所发现的人面像岩画中,贺兰山远古人面像岩画数量最多,加上新发现的这4幅人面像,贺兰山人面像总数从715幅增至719幅,对于贺兰山岩画的研究价值重大。”王永飞表示。
目前,经过景区工作人员近10天的清淤、除杂工作,贺兰山景区于8月27日恢复正常,对公众开放。
据悉,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自上世纪80年代被大量发现并公布于世后,因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成为北方岩画的代表,并于1996年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录中。截至目前,宁夏共发现2万多幅贺兰山岩画,其中约6000幅集中在贺兰山岩画景区。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