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厚植中特社会主义理论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艰苦奋斗、艰辛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发展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整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源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古代人文思想、道德精粹与当今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交融在一起,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次第开展、有序推进,引领“中华号”巨轮沿着正确的航向,乘风破浪、开拓前进。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依靠否定、割断自身的文化传统,舍本逐末、照搬外来理论走向复兴。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如果不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也不可能在民众中间扎下根来。优秀传统文化长期影响形成的朴素道德观念深入人心,是沟通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人民群众心灵的一座重要的桥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正是因为融入了中国元素、变换成中国面孔,才被广泛接受和认同,被中国无产阶级吸收并发扬光大,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生长于中国这片沃土,必然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吸纳、继承和发展,从而被赋予鲜明的中国魅力、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脱离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如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就难以切合中国实情被民众理解和接受,就不可能枝繁叶茂、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打上了中华民族的烙印,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点,唤起全体中国人民内心深处蕴藏的强烈民族自信与自尊,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吸收、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独立特行携手迈步于世界民族大家庭之列。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基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始终保持鲜活生机与活力,砥砺前行。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受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因素的长时间作用,形成特定文化积累,有形、无形并存于世。随着生物遗传、社会遗传,世世代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融化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内化为文化心理和性格。渗透到政治、经济领域,特别是精神生活各领域,汇聚成制约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甚至历史发展的无形力量,这就是中国国情、中国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植根于中国社会与民众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提炼吸收那些马克思主义本身不具有但对中国社会主义以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思想因素,不断发展和完善,走向成熟,更好地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世界人类历史发展引入中国元素,注入新鲜活力。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逐步摆脱西方斗争型文明对马克思主义的不良影响,推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从而真正走向东方、走向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物,建设优秀和谐社会的重要资鉴。优秀传统文化中“和”思想源远流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文化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需要扎根于一定的民族文化沃土,海纳百川、敞开胸怀,从包括中华优秀文化在内的全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吸收充足养分。优秀传统文化弥补了马克思主义对道德建设的不足。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交往或多或少会涉及某些利益关系,正常人际交往被扭曲,道德缺失被忽略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对于今天各项建设事业稳健快速发展特别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文化,是其中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形成丰富的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乃至宇宙伦理的道德规范体系,一整套道德教育理论,这些优秀道德资源对当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建立的社会主义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对党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党的建设关键是思想建设,共产党员来自于人民,生活在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环境,按照风俗习惯不同、情感模式价值观念界定自己行为取向。文化因素入党后带人党内,影响党的活动和结果。依规治党、以德治党并重,党的思想建设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崇德重礼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补充和完善党以往的思想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就喜欢研读历史书籍,借鉴前人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党员领导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矛盾、不对立,二者形成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马克思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指导,形成合力。中华民族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时代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指导思想,割断文化传统不可能走向民族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复兴起着积极而强大的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进步的元素,用马克思主义加以诠释,从而赋予新的思想内涵,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语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表述,具有鲜明中华民族语言特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吸引力、感召力。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大智大睿、民贵君轻的治国理政民本思想,推陈出新的改革精神,“和而不同”“中庸”的思维方式,重实践、反空谈的务实作风,充分体现在中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经世致用、和谐、民本思想,经过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阐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些积极内容,如德治思想、天人合一等马克思主义不具有的思想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被直接继承。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大胆改造,融入“实事求是”、“贵在力行”、“实干兴邦”的儒家思想精华,以及“学以致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曾国藩“即物穷理”等求是精神。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是中国人民最持久、最执着的追求。“和为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利用的思想源泉。和睦、和谐、和平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国际关系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尽情发挥,提炼现代价值,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专制集权式、不是平均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中特社会主义理论根基。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处于积贫积弱、苦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95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革命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关注人的价值、权益自由、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幸福指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进一步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言行统一,厚植理论根基,超越传统在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实现功利和道义的辩证统一,为人民谋福祉,让人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充分显现生动活泼的当代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