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免费不免票”应该优化

  本可通过预约免费领取的自然博物馆门票,却被票贩子倒卖至15元一张,并专门兜售给急于进馆参观或不知情的外地游客,一天可卖出近百张,获利千余元。日前,北京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称,一直在打击票贩子,但效果并不明显,且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打击力度,同时提醒参观者从正规途径获取门票。(8月26日《法制时报》)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是公众学习自然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的神圣殿堂。博物馆作为公共财政支撑的文化场馆,担负着传播普及文化,推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承担着对公众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职责,理应向社会免费开放。实行免费开放,吸引更多老百姓走进博物馆,是博物馆承担社会服务责任的具体体现。

  然而,博物馆免费票却被票贩子拿去倒卖,对于每个必须掏钱才能入内参观的老百姓而言,钱虽然不少,却是对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无形破坏,是对公众免费享受文化资源权利的剥夺。尤其是,博物馆是一个致力于为公众服务的机构,依赖公共财政运营,最终却沦为一些人的敛财工具,显然是在蚕蚀公众利益,让公益事业型博物馆蒙上了一层铜臭的阴影。对于倒卖博物馆免费票的“黄牛”,也应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

  打击倒卖博物馆免费票的“黄牛”,自然免不了要追问:他们手中的免费票从何而来?目前全国不少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因为馆内容量有限,实行的是“免费不免票”政策,目的在于有效控制游客数量,确保游客安全和文物安全。而且这种免费票实行的一般是网络预约。北京自然博物馆信息中心史先生因此称,“这些票贩子手里有一定数量的身份证,他们是通过网上预约登记身份信息后取得门票的”。

  票贩子手里有一定数量的身份证,就能一天预约几十近百张免费票,天天都能靠这门“生意”赚钱么?如此预约博物馆免费票恐怕是一种不正常预约,博物馆有必要审慎放行。博物馆方面声称,对于那些票贩子“并不能实施强制措施,只能是做一些行为干预,但收效不大”,既然如此,就有必要“打好提前量,掌握主动权”,在免费票预约环节严格把关。哪些是真预约,哪些是囤票倒卖,应该不难甄别。

  有网友提出一个大胆猜测:被倒卖的博物馆免费票,或许就是从博物馆票务人员那里轻松获得的。不能说完全没有这种可能。近年来,倒卖博物馆等场馆门票的事件时有发生。媒体还报道,某地博物馆副馆长竟然勾结文物贩子,倒卖珍贵文物;某地图书馆馆长以临摹方式掉包馆藏名画100多幅,倒卖牟利。内贼猖狂至此,博物馆免费票被拿给“黄牛”倒卖更显“小儿科”。自然博物馆有无这种现象,应该查一查。

  从倒卖免费票现象猖獗来看,公共文化场馆“免费不免票”政策也应该优化,比如凭身份证入场,达到一定人数暂缓入场,也可以达到控制游客数量,确保游客安全和文物安全。不用网络预约一张小小的免费票作为必要条件,“黄牛”哪还有空子可钻?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