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墨的用法五大技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画极其重视用墨,我们中华民族也极为善于用墨。古今不少人,单独用墨作画,或以墨为主。总之,中国画没有不用墨的。以墨为主,成为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而画油画和水彩中基本上没有专用的墨色,即使用炭条铅笔作的素描,也不象我们国画,水墨互起作用,大有润湿之味,运用得好,好象欣赏京剧一样,“韵味十足”颇为感人。

 

  单用墨作的国画,最讲究“墨分五色”,实际并不止于五个色阶。特别讲求一笔下去,就能表达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渐变关系,极为自然。一般的用墨方法有浓、淡、干、湿、破五种,说明如下:

 

  浓墨:浓墨的标准是,研墨的时候,砚台里出现合不拢的路子,就达到浓的程度了。具体运用的时候,还有个妙处,就是一笔下去,表现得“死活”的问题,假如你把浓墨蘸在笔上,于砚池翻来覆去调得过火了,在笔上看起来是很均匀,可是画下去,待干了再看,就有死气了,如根据这一笔的需要,事先考虑到蘸墨多少,基本上不用把笔头在砚池或调色盘内调来调去,漫不经意的蘸一蘸,墨好象也漫不经意的画下去,就呈现活的味道,墨色既有神韵又有光华。其实,并非漫不经意,而是落笔之前,早就心中有数了。用浓墨的主要关键,在于防死,防死的主要办法,在于蘸墨就用,不可调弄过甚,特别是和写字一样,不能重复涂改,也不能先用铅笔起稿,必须做到成熟,而后才能落笔自如,用墨灵活。

 

  淡墨:国画中用墨问题,浓较易,淡较难,淡到所谓“无墨求染”则更难。用墨之深与浅,轻与重,浓与淡,皆相对而言,也是对比作用。完全用浓墨则气霸,完全用淡墨则失神。一幅画中淡墨少了亦复无神。因此,若能于浓淡配合,浓中有淡,才能表现出一幅画的空间概念和虚实关系。处理得好则神气十足。至于浓和淡的面积比例,一般地浓部占三分之一左右,好象人的瞳孔一般,重墨只占小部分,才有神态,而淡墨淡到捉摸不透的程度,才有韵味。

 

  我见过有的绘画理论作品上说:“西画重外光,中国画只重视固有色”。其实这问题,我的看法不尽然,我国广大群众,欣赏一幅国画,往往说:“画得真好,简直是离纸了”。这就是说有立体感,有空间概念,有明暗部。怎能说中国画不重视外光呢?譬如画一棵竹子,在用笔上先把笔洗净,再以笔的一面本着压下笔头的一半入墨,下笔时以另一面落纸,一笔画出来,线的两边深,中间浅,很显出竹干是立体的,这难道说没有外光吗?再如大写意,用浓淡不同的墨或色点出叶子来,不等干时勾叶筋,不能局限在点的范围,必须有的线勾到点外去。这样便很自然地显出高光部,这难道说没有外光吗?中国画这类的表现方法很多,不一一举例了。中国画用笔的“分水法”,其实就是表现外光。浓和淡其实就是光的暗和明。

 

  干墨:顾名思义,就是笔上所含的水分极少。其实不完全这样。干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笔上的水分并不很少,就是下笔行笔如风驰电掣,并且笔法不是平拖,而是用狼毫旋转窝笔前进。一笔下去,这样画出来是“湿中有干”。另一种是笔上的水分,确乎很少,由于行笔很慢,使墨色徐徐地渗透到纸里去,出现一种“干而不枯”的味道。如画小写意羽毛第一次披毛,最好用此法。

 

  湿墨:不管用墨用色,笔上的水分是饱满的,利用生宣纸跑色跑水的性能,齐白石以这种湿笔画虾,画雏鸡,画大螃,效果都极妙。有工笔画法不能达到的效果。具体情况有两种:一种是:连水带墨跑出,有绒绒的感觉,既真实,又自然;另一种是:前一笔下去周围跑点水,再压第二笔,那么前一笔边线水纹就不沾墨色了,呈现出一种透明的味道,如齐白石画的大虾,便是很好的例子。

 

  再就是在熟宣纸和绢上用湿笔,不能使水分外跑,干后起边线,很自然,起到勾线所不能达到效果。在生宣上用湿墨,全在对水分的控制,运用得好,其妙无穷;运用不好,一团糟糕。预防的办法是,作画前准备一张废宣纸,画到湿墨不好控制时,压上废宣纸,用手拍一拍,也就止住水分乱跑了。但墨和色的光泽就差一些了。工夫深了,便能控制水分,不用纸压。

 

  破墨:大致分两种,一叫“浓破淡”,二叫“淡破浓”,又有“笔上破”与“分层破”两种方法。

 

  “浓破淡”:就是先调淡墨或浓淡色,临落笔前,笔端蘸深墨或深色,一笔下去,呈现由深到浅的渐变关系,这是笔上破的方法。

 

  再一种是,在纸上先画浅的,不等干或半干的时候,加重色,由于第一笔浅色尚未干,故第二次压的重色,就要向未干的第一笔渗开,极为自然,大小写意勾叶筋都该这样,齐白石画的虾,头顶一笔重色,破得特别妙,就是最典型的这个方法。

 

  淡破浓:就是笔上先调重墨或重色,落笔前蘸水或蘸浅色,迅速画去,有时需要笔笔画去,其效果是,每一笔,都呈现由浅到深的形象,并且周围跑出水纹,下一笔墨色,就压不住前一笔周围跑出的水纹了。这是“笔上破”的方法。用此法点葡萄及点重色花头,千瓣花头等等效果尚好。

 

  在生宣上作画,淡破浓“分次破”的方法是,先着一笔重色,不等干以水或淡色润进,让其自然溶化,效果甚佳。潘天寿的点苔往往用此法。

 

  再一种是于熟的纸绢上,先点重色,不等干,马上用水或淡色冲之,冲出浓淡来,极为自然。此法用于小写意及工笔中。

 

  除以上五种用墨之外,在山水画中,还有用宿墨、积墨、余墨、焦墨等等。花鸟画中一般不需要。墨有兰烟、松烟。这两种墨不宜于画花鸟画,作花鸟画最好用油烟(又叫顶烟、漆烟、超漆烟、全烟)效果比较明快。用墨方法,虽说五种但主要讲究一个“活”字,只要能做到“活”,那么方法问题,都可以自己创造,而不是五种方法所能限制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