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时装馆”里有什么稀奇 那件最珍贵的旗袍,真让我意外
冷清秋的“文明新装”
看到这件中国版的“少女制服”,我脑子里出现的是张恨水小说《金粉世家》里的冷清秋,标准的女学生打扮。
都说旗袍是“最中国”的服装,但在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旗袍形成和成熟的时候,它其实是很纠结的,一方面,传统女性向往时髦,吸取了西洋服饰的裁剪方法,另一方面呢,人们又很留恋几千年习惯了的上衣下裳。
于是乎,时髦和传统碰撞,这种“文明新装”出现了,它是在20世纪初流行的一种大襟紧身短袄——请注意名字,此时,旗袍还没有真正形成,可是说,它是旗袍形成前的必经之路。
它的基本款,上面是短袄,下面搭配一条穿套式大裙摆、长至足踝或者小腿部的黑裙子。
这件上衣看着简单,其实很讲究:衣摆要圆弧形或平直形,摆长在臀部以上,衣袖长到手肘,袖口喇叭形,一般七寸大。
太太的“假两件”
刚说到旗袍的形成,尤其是1920年——1950年,这30年中旗袍的历史发展,究竟是怎么变化的,丝博这次在时装馆中,做了清晰的展示。每个时段,都选取了标志性的一件实物。
我问,这么多旗袍,哪一件最珍贵?
是这一件。但是,它看起来那么不起眼,颜色也比较古板,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华丽。
而它的名字是这样的:倒大袖旗袍马甲。年代为20世纪20年代。
请再次注意,这也不是一件正儿八经的旗袍,但它确实是旗袍发展史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一件实物。
旗袍最开始是长马甲+倒大袖短袄(倒大袖,就是现在的喇叭袖)的搭配,两件是分开的,套在一起穿就行,这是民国女性最流行的服装。这一件,你看到也有两部分,一件黑色花卉纹蕾丝长马甲,一件条纹方格绸倒大袖,但这两件,是缝在一起的,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假两件,这便是现代旗袍形成的前奏,一件衣服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从长马甲发展到旗袍的过程,这是旗袍真正成型前的“那一刻”。
而真正意义上的旗袍,出现在1925年。
朱丽叶的紧身胸衣
必须优雅地请出时装馆最耀眼的一条礼裙!它的年代:约1680—1700年。
很多姑娘喜欢欧洲那个时代的服饰,因为复古,但如果你不是瘦成闪电,请慎重选择。
不相信?先看这件上衣,其实有两个部分。连着袖子的,叫紧身胸衣。这是16—18世纪欧洲很流行的一种上装,袖子可脱卸,或者无袖。为了塑形并支撑胸部,胸衣往往使用藤条或者鲸须来定型……请忍住痛。
嗯,那是一个没有bra的年代。
这种紧身胸衣,一般前面可以系带子,闭合,自己就可以“勒死”自己。但讲究的是,如果是侧面和背部系带子闭合的,那是专门给能雇得起仆人帮助自己穿衣服的富小姐穿的。
而这一件胸衣,就是背后系带的,用数根鲸骨支撑。
你以为这就够了?上装中间,还有块倒三角形,是用绿色丝线和金属线绣成的。这,又是一件三角胸衣,它是专门用来装饰女性外衣或者紧身胸衣前部的三角形饰物。它呢,或缝,或钉在胸衣前面,要么就用胸衣的系带固定。
最后,才是这件礼裙,它用了非常珍贵的织锦缎面料缝制,裙上的图案是康乃馨。可见,这个女子身份之高贵,你可以把她想象成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或者《堂吉诃德》里的达辛尼亚。
但,这样的胸衣,要怎样的腰才能穿进去啊?
小到1尺5,正常尺寸也要1尺7。到了19-20世纪,不管是贵族,还是普通人家的姑娘,或是女仆、厨娘,大家都是这么穿过来的。《飘》里面,郝思嘉原来腰身1尺7,不算骨感,生了孩子后变成1尺9了,她就很紧张,让黑人老太太给她勒腰,痛苦死。
但还得穿呐!
所以欧洲那个年代,流行一种时尚动作——晕倒。当时的姑娘,以较弱、敏感为美,晕倒反而体现美,你知道豌豆公主吧,那才是淑女。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