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十四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于8月16至17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来自全国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50多家单位,从事文物考古与保护研究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白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届研讨会以丝绸之路文物保护科技为主题,共收到论文80篇,27位学者进行了大会发言,内容涉及青铜器、丝织品、木漆器、纸质文物、陶器、壁画泥塑、土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信息提取、文物保护、实验室考古新技术,保护新材料、保存环境等方面。

  文物保护现状与发展趋势、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与保护、叶家山西周早期墓地出土尊的价值揭示与保护、考古现场出土文物清理与保护的实践与探索等4个专题发言将研讨会的学术交流引向纵深。在学术报告环节,“张家川马家塬出土金银铁饰件的保护修复与研究”、“薄荷醇在墓葬壁画揭取中的应用研究”等20余个报告,既展示了近年来从考古发掘现场到实验室、博物馆陈列展厅不同质地文物价值揭示与保护、保护材料的研究成果,又探讨了考古与文物保护中的前瞻性问题,并诚恳地提出了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共同思考、互相借鉴。

  著名文物保护专家陆寿麟先生自始至终参加了研讨。他说,文物保护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承载的价值和信息,保护修复与考古相辅相成。针对当前文物保护人员匮乏、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建议高等院校加强文物保护基础理论的研究,在学科建设上有更好的建树,为文物保护实践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广大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应以战略科学家为奋斗目标,充分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了解社会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根据文物保护自身需求,自觉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使更多合适的理论和技术用于文物保护。

  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委员会副会长周铁对近年来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与保护修复成果进行了概括总结,同时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在适用的保护技术、保护材料及保护工艺,以及有关机理与结构方面的研究。

  本届研讨会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承办。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