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发现“武举石” 刻着当地清代一武举人名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古往今来,能担得起这句话的人物,似乎只存在于史书之中。

 

  然而在诸暨应店街镇的崇柱村,清代出了一位武举人,据说举得起370斤的石头。

 

  这块当年武举人拿来练功的“武举石”,现在就完整地保存在崇柱村里,由村里的朱家族人共同拥有。如今,它被安置在村里的文化礼堂。

 

  370斤重的巨石


  是武举人的练功石

 

  在崇柱村,一说“练武石”,大家都知道就是朱家的那块“武举石”。

 

  这块石头大约60厘米高,底部40厘米宽,顶部30厘米,重量在370斤左右。石头一直放在村民朱建平的家里,由村里的朱家族人共同拥有。

 

  根据朱家家谱记载,有一位先祖名叫朱少卿,“其身材高大,力大无穷,威猛过人,为人仗义,深受乡人钦佩”;这块石头,就是朱少卿当年练功用的。

 

  光绪七年,朱少卿在乡试中高中武举人。

 

  目前,崇柱村里的朱姓子孙绵延到第五六代,后人有30多人。关于朱少卿的故事,一直在朱家子孙中代代相传。

 

  “清代武举制度还是比较兴盛的,当时考核与录取也相对公正,所以民间有很多人参加。”朱泉丰是崇柱村的一名朱家后人,他说,“当时朱少卿偷跑去省城参加乡试,直到中武举回来,家里人才知道这回事。”

 

  根据朱家老人的说法,中举时的朱少卿还很年轻,没有成家。

 

  这个建于明代的村落


  还出过文进士

 

  根据清朝的武举制度,中武举人,等于获得了进京会试的资格,可以继续考武进士。但朱少卿选择带着武举人的名号返乡。

 

  朱泉丰说,朱少卿回家后,一直没有放弃练功,“他非常有力气,370斤的石头他用两只手就可以抱起来。”

 

  村里原本还有一块170斤左右的武举石,但是因为逐年磨损,残败不堪,最后被村人拿去用作盖房子的地基。

 

  崇柱村村主任傅建益介绍,2013年开始,村里准备修建文化礼堂,说动朱家族人将武举石捐赠出来放在文化礼堂,以供后来人瞻仰,“当时为了抬这块石头,出动了四个壮汉。”

 

  根据村里流传下来的资料记载,崇柱村初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江浙大旱,诸暨直埠一带的傅家大族带着一族大小来到石柱坞,在此定居繁衍。

 

  事实上,崇柱村历史韵味丰富,除了武举人,还有文进士。在乾隆年间,傅家的先祖傅棠曾在殿试中金榜题名,被赐“进士”出身,钦点为翰林编修,荣照故里。

 

  目前在村里的文化礼堂,保存了村里的“进士”牌匾、三角彩色旗、古铜两角铳,以及全套的十彩锣鼓。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