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园林绘画简介

  一、中国古代园林绘画:单幅作品采用单一的俯瞰视角表现园林全景,通常采用立轴形式(也可以是较宽的手卷,但不应太长,以便能够一览而尽),像地图般将园林展现在观者面前。好像画家将观者带到园林附近的一处高地上,从那里向人们指点,园林的一切都历历在目。

  中国古代的园林绘画

  二、画家与园林绘画陈方海《爱园记》:“园在均之时创葺未完,曹君既得之,经营意匠,汤君复为导助,重楼邃宇,修廊广除,萦纡杳渺,郁成奇构。”

  曹秉仁《琴隐园诗集》跋:“公名动海内,而爱士怜才,由于天性。尤喜奖掖后进,僚婿中待仁最优,多所启迪。城北隅仁有别墅曰爱园,凡一亭一池,一树一木,得公之题咏位置者,花鸟皆性灵,烟云皆笔墨也。”

  汤贻汾《贺恺堂移居》第十首:“筑山馆水愿成空,抱膝谁怜仲蔚蓬。纵有草堂资十万,经营不似少年工。”

  中国古代的园林绘画

  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手卷作品大幅单轴作品适合悬挂在堂远观,手卷通常置于几案上,边展边看边收,适宜近距离欣赏。如果说单幅画作是站在园外高处对于园林的整体鸟瞰,那么手卷便将人带入园中,观者与园景有了

  更亲密的接触。如此,手卷中表现的园中活动较单幅画作要更为丰富也更为细致,使观者无论在视觉上或情绪上,都能产生较深的投入感。

  手卷高度相近,一般在30厘米左右,长度则有长有短,1米、2米、5米不等,有时甚至可以长达十余米。与所绘园景的多寡有关。

  短卷的园林格局较为简单,通常只有一到两进;长卷则需要将众多景致安排进一幅连续展开的画卷中。

  中国古代的园林绘画

  四、中国古代园林绘画:册页作品册页提供了一系列的画面,描绘一系列的景致,一般以独立表现各景为主,每幅都构图完整,可以单独欣赏。各图通常还会题上景致的名称,就好像游赏时园主在一旁兴致勃勃为客人作介绍。

  册页具有手卷的某些优点,比如也是供人作近距离的观赏,追求亲切动人的效果;但由于不再需要作连续不断的描写,从而把画家解放出来不必再费心组织景物,可以将精力用在尝试不同的构图形式上,以避免整套册页显得单调。

  景致是园林的核心,中国古人不但热衷于将自然山水概括为八景、十景,也喜欢将人工园林总结为十二景、二十景。册页的形式与这种“集称文化”景观具有某种同构关系,因此特别受到画家的钟爱。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