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教育“创现”传承传统文化

  近年来,连南县把现代艺术与瑶族传统文化艺术有机融合,促进了学校艺术教学水平提高,其中一批学校被文化部门确定为“连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瑶族刺绣传承基地”。

  清远是文化大市,历史久远,品类齐全,形态丰富,独具魅力。保护这些民间文化,就是保留祖祖辈辈传承的社会文化、艺术精髓。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果任由现代文化“覆盖”传统文化,就可能造成某些传统文化“完全地不留痕迹地”消失。

  当前,清远正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历史积淀,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源头活水。借力教育现代化,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来培养人、塑造人,意义重大。

  就传统文化教育而言,一直以来都是各学校教育工作中最关心但也最难实现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快速转型,新文化、新知识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影响到了校园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现在的学生小小年纪“一身电气”,玩起手机、平板电脑不亦乐乎,坐在电视机前几小时纹丝不动。久而久之,造成孩子视力下降,变得不爱运动,不愿与人交流。

  其实,对于学生而言,传统文化并不是失去了“乐趣”,而是在日常教学中,这些传统文化显得太生硬死板。仔细想想,陀螺、打鼓这样的传统文化,对于孩子不仅是“乐事”,还能起到培养动手能力、丰富知识面、开阔视野等诸多作用,为什么不列入教材?连南近年来在民族传统特色方面进行的探索,就是一种可喜的具有长远眼光的尝试。

  当前,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应该承担起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要做好这点,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他们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另外一方面也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他们才能以更为自觉和积极的姿态传承传统文化。

  长远而言,保护民间文化,贵在采取各种措施营造一种文化环境的生态平衡,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存相融。将保护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一种现实动力,比如以通过宣传、普及教育,促进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于保护传统民间文化的社会意识;大胆尝试和创新,推进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通过旅游开发、举办各种展览、资源共享来与现实生活结合。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