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筑城技术现身石峁 千年木头保存完好

  “每筑高五尺,横用纴木一条。”宋人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工匠在修筑城墙墙体时,使用纴木搭建框架,承担重量,作用类似于今天混凝土浇筑作业时,预先搭建的钢丝网。

  在8月16日召开的石峁遗址国际学术会议上,石峁考古队领队孙周勇透露,2016年在遗址核心区皇城台,发现了可能是纴木的遗存,这也是目前最早的实物遗存。

  当年插纴木留下的孔洞,规律的分布于石峁皇城台遗址内的石墙墙体内。

  皇城台遗址位于石峁中心区,根据初步考古发掘显示,当年的工匠依托山势层层筑墙,修建起外形类似于阿兹特克金字塔那样的建筑。据了解,新发现的纴木也多发现于皇城台上层墙体中,每隔一段距离“破墙而出”。虽然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了,但仍然保存完好。

  孙周勇说他们做考古调查时曾听当地村民讲,这种插在石头缝里的木头,有的甚至被当做家具板材,可见保存状况之好。学术界一般认为纴木最早出现在汉朝,而石峁的发现则将《营造法式》中的这一记载提前了两千多年。

  虽然距今已经4000多年,但这些纴木仍然保存完好。

  除了发现纴木之外,陕西的考古工作者还在石峁遗址内发现了3件铜器和4件制作铜器的石制模具。特别是模具的发现,说明石峁在当时已经存在一定的冶铸活动,为中国早期铸造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

  最新的学术观点认为,铸铜等早期冶金术是由北方的欧亚大草原传入中原地区的,河套地区位于二者之间,是文化传播的必经之路。所以这些发现,填补了这条“青铜之路”的空白,为这一最新学术观点提供了佐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