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保护文物的高度自觉
2016-08-15 11:19:51 作者:杜博 来源:浙江日报 已浏览次
近日,省委书记夏宝龙赴良渚遗址调研时强调,要充分认识良渚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国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加强对良渚遗址的有效保护和深入研究,切实担负起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使命。要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保意识。
文物是历史、文明、精神乃至价值观传承的载体,社会价值不可估量。保护文物就是敬畏历史、呵护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然而,与发展经济能取得的耀眼成绩单相比,文物保护工作通常有着更漫长的“收获”周期,成效难以直观量化,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土地等各项要素保障,甚至要牺牲一部分眼前利益。因此,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就必须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
近年来,我省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立高标,方能致远,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破除唯GDP、单纯追求经济政绩的路径依赖,从思维理念、规划制定、制度供给、工作举措等层面,把保护文物置于重要地位,成为一种思想自觉、工作自觉、行动自觉。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工作,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无其器则无其道”。5000年文明史,就是以一块块秦砖汉瓦、一件件甲骨丝绢、一首首唐诗宋词为载体和实证的。历史文化遗产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彰显着独特的文脉渊源,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浙江是文化遗产大省,越要提升国际影响力,就越要珍视优秀传统文化,正如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国际都市,无不精心呵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将全省璨若繁星的传统街区、历史建筑、文化遗存保护好、传承好,才能对外提升魅力、对内凝聚人心。
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哪怕人们语言不通,但从那些老街道、老建筑、老物件的遗韵中,人们也会丰富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感悟,让人心生温暖、亲切的情愫,唤起共通的文化乡愁。这种温柔而深刻的浸濡,是历史遗迹影响力的生动诠释,为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所不能替代、不可比拟。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如是说。鉴往知来。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建设的攻坚时刻,我们要深刻总结以往不少地方在城市化进程中“拆毁文物”的惨痛教训,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宁可减少建设增量也要保护好文物存量,切实增强保护文物的高度自觉,守护好历史的辉煌。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