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祠堂修出多重谜团村民呼吁保护文化遗产

  近日,在澧浦镇宋宅村修缮老祠堂的过程中,工人们拆下了一批木板。别小看这些蒙着灰尘的木板,宋宅村的村民已经把它们视为了宝贝。原来,这30余块木板每一块上都有墨迹,拼起来就成了祠堂里的顶画“八仙图”。随着“八仙图”从原来的结构上被拆下,不经意间,村民们还有了一个“考古发现”,触动着他们对于村子历史文化财富的关注。

  “考古发现”:此八仙非彼八仙

  近日,笔者来到宋宅村,老祠堂的修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村主任宋荣华的介绍下,记者很快了解了木板变宝贝的经过。

  “我们一直以为这画的是铁拐李、汉钟离这些八仙,但这几日修缮祠堂的时候把这些木板拆下来一看,才发现并不是。”宋荣华说着,旁边的村民也一起称是。

  据村民说,由于祠堂屋顶破损,这些画长期受到日晒雨淋,木板有一大部分早已腐朽断裂,还有的也磨损、褪色严重。而且按照乡俗,祠堂一进的大门一般不开,人们对这些画接触的也不多,除了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还对画上几个人物有印象外,大多数村里人已经无法看出画的内容。直到前几日这一批木板因为修缮祠堂被拆了下来,大家才意识到画的内容跟自己原先想的出入挺大。“原来以为拿着芭蕉扇的是八仙中的汉钟离,但仔细看画上人物,不像。”“画里面有一幅叫‘太白醉酒’,这明显不是八仙。”“到底画了哪些神仙?”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几个疑点。好在这些木板已由村干部收集起来,转移到了祠堂附近的清泉庙中收藏。

  顶画出自民国大画家马骀之手?

  “都放在这里了。”沿着宋荣华手指的方向望去,笔者在塑着披红挂绿的先祖像清泉庙的一角见到了这些木条。随着它们再一次被拼起,这些残画给村民的疑问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只见“太白醉酒”“指石为羊”“板桥道人”等字样很明晰地出现在这些木板条上。“太白醉酒”一图相对完整,对应的人物是诗仙李白无疑,“指石为羊”画面部分已经失佚,但画的极有可能是汉钟离点石为羊拦曹国舅官轿的故事。而因拿着芭蕉扇被误认为汉钟离的,实际上是将骑牛出函谷关的老子,即道家说的太上老君,依稀可辨的“紫气东来”四字成了它最好的证明。

  除此之外,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太白醉酒”上还有落款“邛池渔父画于海上”字样。“邛池渔父”是清末民初著名画家马骀的号。他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与黄宾虹、张善开等大画家交往甚密,尤其擅长北派山水。宋氏祠堂画板条除了有“邛池渔父”外,还有“环中”字样。由此看,这些画与又号“环中子”的马骀有着很大关联。

  这些画难道是马骀手笔?由于马骀活着的时候并无戊寅年,木板上“戊寅秋月”表明了这些画不可能是马骀亲笔。马骀的画作如何被宋宅人装修进自己的祠堂中,又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村庄环境改善,村民期盼文化空间

  “最好能有专家来看看。”“破损成这样也不指望能够修复,但还是想知道画的内容。”在与村民的谈话中,村民对破解顶画之谜、传承这份文化的愿望强烈。

  村民们对顶画的印象不多,但对于这座祠堂,还能说出许多事情来。今年81岁的村民宋荣庆说:“就在有顶画的祠堂第一进,在解放后用来当村会计室,六十年代,祠堂三进成了小学。顶画因为这座建筑有了功用也保存了下来,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

  “其实这几年一直有村民希望重修老祠堂,但祠堂里外都非常杂乱,一时间根本无法着手。”宋荣华说,重修祠堂能实施起来,多亏了“八无”整治。去年开始,村干部、党员利用集中整治行动、党员活动日等机会,逐步清理祠堂内外的杂物,祠堂又重新露出原貌。今年春节后,宋宅村请了专业的木工师傅,保留了木榫卯构架的老祠堂风貌,老祖宗的文化遗产才得以传承下去。在放弃和保留之间,尽显宋宅人自己对生活空间的理解。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