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县农民办起农耕文化博物馆

  风车、钉耙、锄头、稻箩、石磨,几十件农具,被刷上桐油,结实整齐地摆放在修葺一新、别有江南特色的民居里。昨日,2016年江淮环保世纪行一行,来到了繁昌县繁阳镇庄屋村,村庄整洁干净,房舍错落有致,而其中古香古色的“农耕文化”博物馆格外引人注意,这是村民刘争强自己筹办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吸引了不少城里家长带孩子来“寻找乡愁”。据介绍,根据我省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到2017年底,全省30%的村庄人居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

  庄屋村自2013年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如今已成为芜湖市的示范点,群山环绕,建设有停车场和文化休闲中心,村内道路依势而建。而“农耕文化”博物馆则是2014年建设,当年36岁的刘争强看到村里变漂亮了,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东西,和小时候的乡村不太一样,“农业机械化以后,少了些乡村的感觉。”于是,他走遍四周的乡镇,收集各种农具,“收集了几十件,花费了3万多元。”收集来的农具,大多是多年不用的,有的都散架了,刘争强自己修理,再刷上桐油,拿出了自家的老房子,装修得古香古色,成了博物馆,展示出了这些农具,白天来开门,晚上来上锁,谁都可以来看,不收任何费用。

  该村支部书记王石峰告诉记者,随机械化的使用,这些农具越来越少见了,附近城里的很多家长特地带孩子来参观学习,都惊讶于村里美丽宜居的风貌,也为村里的文化发展高兴。

  而在南陵县,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县的54个中心村中,已有44个已经或正在建设美好乡村,占比81%,在2018年有望在全省率先实现美好乡村自然村全覆盖。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