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将迎国检

  东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即将迎来国检。8月6日上午,东莞市文广新局做客《阳光热线》节目表示,自从2010年提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市文广新局建立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不断强化城市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实现了新发展。

  据悉,东莞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分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两大体系,其中,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主要由市文广新局负责。

  在覆盖率方面,东莞市级以上文保单位数量由48处增加到现在的135处,其“中国保单位”7处,仅次于广州、潮州居全省第三位。而完好率方面,近十年来市财政投入文物专项补助资金6800万元,引导社会资金约2亿元,实施维修工程近150项,验收优良率达90%以上。对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关指标,目前东莞市除无世界文化遗产外,其他均得满分。

  市文广新局文物科科长余春桂表示,“一方面,通过开展普查,摸清遗物名产状况,公布和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和非遗名录,提升东莞文化遗产保护的覆盖率和保护等级,另一方面,向市政府申请了文物保护专项利用资金,维修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古迹,提升文物资源的完好率。整个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文化遗产的工作达到了国家的要求。”

  市文广新局表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仅是保护和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惠及大众的一项工作。市文广新局深化博物馆和文保单位免费开放,开展免费鉴定等惠民活动,为市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特色空间载体。东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近十年由市财政投入资金2890万元,带动镇村及社会资金1.5亿元,建设发展非国有博物馆。目前,全市共有博物馆49座,其中国有博物馆18座、非国有博物馆31座,居全省前列。

  余春桂说:“东莞实施博物馆陈列展览改造升级工程,进一步丰富了我们陈列展览内容,提升了展示手段,增强了参与性,提升了吸引力,提升免费开放水平,从去年一年,东莞全市博物馆就有965万人次参观,创历史新高。”

  此外,东莞还不断强化东莞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围绕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投入8500多万元拍摄电视剧《袁崇焕》;围绕中国近代史开篇地,投入9000万元,修缮了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改造了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销烟》的基本陈列;围绕华南抗日根据地,拟投入1300万元,筹建蒋光鼐博物馆等项目都在积极推进当中。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